【本報台北訊】國內最新一份研究,蒐集三百八十五位第二型糖尿病患者,詢問患者的皮膚狀況,發現二成七的糖尿病患出現的皮膚搔癢問題,與飯後血糖控制不良有關。
研究計畫主持人仁愛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柯玫如說,糖尿病患者皮膚搔癢是已知的症狀,但皮膚搔癢與血糖控制極少討論,這次的研究發現可提醒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妥善控制飯後血糖,避免皮膚搔癢。
皮膚科醫師提醒,長時間皮膚癢一定要就醫檢查,釐清是皮膚還是其他疾病引起。一名五十二歲男性,一年多來下肢皮膚常覺得癢,他忍不住用手抓,一抓皮膚就出現一粒粒咖啡色丘疹,愈來愈嚴重,整個腿部都起丘疹,就醫檢查發現,患者是糖尿病合併類澱粉沉澱症。
皮膚科醫師趙昭明表示,糖尿病患皮膚癢時,用手一抓,類澱粉物質就會跑到皮膚真皮層上,屬於皮膚敏感體質,發生原因不明。他提醒糖尿病患,洗澡水不要太燙,不要用手搔抓,以免抓破皮感染。
台大醫院皮膚科醫師邱品齊表示,糖尿病、腎臟病或肝臟病患者,經常會出現皮膚癢的問題,有些患者只要一抓,就會有類澱粉沉澱症,皮膚會呈現塊狀或顆粒狀咖啡色、深褐色凸起,全身都可能出現這種丘疹。
除藥物控制,邱品齊建議糖尿病、腎臟病等患者,應尋求營養師協助,做好飲食控制,例如糖尿病患者要少吃甜食、澱粉,腎臟病患者要注意鹽分不能太高,避免疾病嚴重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