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的作者無疑是刻畫形形色色人物的高手。在大觀園裡,每一個人都有她/他的遭遇和故事,相互之間的恩怨糾葛亦飽含了愛與恨。
家族的沒落是敘事主線的總體趨向,而不同的悲劇支線則又以「薄命」收束綰結:秦可卿、元春、迎春、林黛玉和王熙鳳……各人頭上頂著一片生命中不能承受的死亡烏雲;探春遠嫁後,史湘雲的守寡卻又與薛寶釵守活寡不同。妙玉的不堪、惜春的孤清,巧姐兒險為舅、兄所賣……
也許這裡還有一個人是全身而退的唯一倖免者。賈寶玉的寡嫂李紈,在榮府極盛時,侍奉兩代婆婆,守節撫孤,心如止水。賈氏一門將來中興的責任也已經套在了她的肩膀上。
其實也可以說,她的悲劇寫得比誰都早!第二回「冷子興演說榮國府」時,已道出她的背景:「政老爺的夫人王氏,頭胎生的公子名喚賈珠,十四歲進學,就娶了妻,生了子。不到二十歲,一病就死了。」賈珠十四歲進學,爾後娶妻生子,卻在不到二十歲時一病而亡,則李紈的守寡想來也是自「不到二十歲」起,便終身埋葬了青春!
身為賈政的長媳,卻未得當家,任由能幹的二奶奶王熙鳳「逞才弄權」,李紈的與世無爭和以禮自守,不偏不倚地符合著傳統「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女性教育宗旨。
她「雖青春喪偶,且居處於膏粱錦繡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不聞不問。唯知侍親養子,外則陪侍小姑等針黹誦讀而已。」在怡紅夜宴裡,她所製的詩籤云:「籤上畫著一枝老梅,寫著『霜曉寒姿』四字。那一面舊詩是:『竹籬茅舍自甘心』。」這些都是她心性和生活的最佳寫照。
家奴興兒曾說:「我們家這位寡婦奶奶,第一個善德人,從不管事。只教姑娘們看書寫字,針線道理,這是她的事情。前兒因為她(鳳姐)病了,這大奶奶暫管了幾天事,總是按著老例兒行,不像她那麼多事逞才的。」可知作者將她在榮國府中的地位塑造成尊貴無威嚴,正是為了照映出王熙鳳為人威嚴卻不能使人尊重的形象。
有趣的是,李紈那讀書知禮的兒子賈蘭,但凡在《紅樓夢》裡出場的時候,卻總是與不學無術的賈環一道!這其實亦可視為曹雪芹意欲逐步凸顯的一組賈府興亡對照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