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英國科學家對梭孢桿菌屬細菌基因改造後,細菌能找出癌細胞,並釋放使癌細胞較易受癌症藥物影響的酵素,有助對抗癌症。抗癌基改細胞仍在研究初期,相關單位盼五年內展開試驗。
用來基改的細菌和肉毒桿菌中毒、抗藥性超級細菌困難梭菌(C. difficile)有關聯,科學家擬利用其厭氧特性來對付癌症。
癌症病變部位的血管常受損,因而變成無氧環境,造成化療、放射治療效果不彰。在這種情況下,厭氧的梭菌可派上用場,但梭菌並無特別抗癌功效,必須經過基改,才能擔任藥物的載具。
要治療癌症,醫師可把缺乏活性的藥物和基改梭菌分別注入病變部位,基改細胞的酵素會使藥物發揮活性殺死癌細胞,但不會傷害正常細胞。
英國諾丁漢大學教授敏頓表示,技術成熟後,基改梭菌可用來治療各式各樣實體癌症,且簡單又安全。
敏頓指出,用基改梭菌協助治療,比外科切除癌症部位理想,尤其是對高風險病患或癌症位於不易處理部位的患者。
敏頓表示,如果人體試驗結果良好,基改梭菌可成為癌症第一線療法。基改梭菌療法也可配合傳統療法,增加擊敗癌症的勝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