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一發票不統一,一國多制。商家各自為政,紙張大小不一,樣式琳瑯滿目,令人眼花撩亂。
明年元旦起,財政部決定將紙本發票規格化,長九公分、寬五點七公分,不再有舊版長條型、新版扁平型和短寬型等發票。
另一項大改變是,超商發票只列總金額,不列消費明細,消費明細必須透過條碼才能查詢,強調推廣無紙化,然而這改革顯然和民眾的習慣相違。
發票上只見總帳不見商品細目,容易產生糾紛,以往曾發生商品DM上的價錢,和發票有差異,客戶要求依照廣告特價,但店員拒絕出售;也曾有打錯價錢,造成消費者當冤大頭的事件,若不列明細,勢必衍生更多紛爭。
消費者擔心一旦發生糾紛,要求退錢、換貨、求償時,必須提出證明,為避免引發爭議,顧客要求列印明細,商家必須遵從,等於要多列印一張發票,不但不省紙,反而增加商家紙張成本。
有人日常習慣記帳,若缺少消費明細,難以掌握生活收支,雖可透過智慧型手機掃描,亦可上網查詢,但並非人人有智慧型手機或能上網,對許多人不公平。
政府希望終結統一發票,乃基於節能減碳,卻一再鼓吹「購物要索取統一發票」,並徹查店家是否開立發票。
政治人物和公益團體大力勸募,希望民眾捐贈發票,俗諺「存在事實的背後必有其存在的真理」,可見統一發票有其存在的價值。
這項新措施的最大缺點是,若商家重複輸入商品價格或價格輸入錯誤,消費者無法當場查出,回去掃描條碼後,發現錯誤,貨品已出門,商家怎可能認帳,糾紛如何解決。
財政部調查,九成五消費者拿到超商發票後,還是會要求列印明細,對於這樣的民調結果,財政部卻明知故犯,一意孤行,省不了紙還擾民,絕非美好政策。
黃誠信(新北市/文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