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條件的愛是偏狹的,當愛帶著條件和目的,嚴格來說,那並不是愛,而是交換。
我愛你,因為你乖。
我愛你,你必須回報我。
我愛你,因為你對我好。
我愛你,你也應該關心我……
太多的要求,讓愛變得不純粹,彷彿是彼此利益的交換,這樣帶著功利的愛,秤斤論兩,還算是真愛嗎?
如此的愛,好像是贗品,大難來時,唯有各自飛了。
所以,我們才感動於不離不棄的愛,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我們歌詠,我們讚歎。真愛,只有死神才能加以分開。
年少的時候,我曾讀過趙執信的〈螢火〉:
和雨還穿戶,經風忽過牆。
雖緣草成質,不借月為光。
解識幽人意,請令聊處囊。
君看落空闊,何異大星芒!
大意是隨著雨絲斜穿入門戶,憑著清風倏忽飛過了高牆。螢火蟲雖然是野草腐敗所化成,但從來都是自己發亮,不須借用月光。我能了解詩人的心意,就讓自己暫時處在囊中吧。你看牠一旦落在寬闊的原野,螢光又何異於明星的光亮!
每個人都是這大千世界中的一隻螢火蟲,縱使微渺,只要肯胸懷大志,遲早都將大放異采,所以每個人都不應妄自菲薄。只要肯與人為善,持久的努力,終會讓自己閃耀出光芒……
如果,我們彰顯情誼的可貴,那是因為它沒有條件。愛你,一切都是為了你好,義無反顧,不計後果,無須回饋。
一如父母的疼愛兒女,褓抱提攜,愛入骨髓,絕不放棄。親情的例子比較多。然而,有情有義的夫妻,相互扶持,不因老病而捨棄對方,也一樣讓人感動。宗教家的愛,無私無我,奉獻一己的所有,多麼高潔,令人仰望。
因為沒有條件,不求回報,更顯現了愛的寬闊和偉大,多麼值得我們學習。
如宗教家的愛,如德蕾莎修女對窮人的照顧、對天主的愛。
這樣有愛心,願意實踐愛的人,他們才最有資格書寫「愛」這個字,無所愧悔且坦蕩磊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