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恆春鎮墾丁七成生意人是來自外地的漂鳥,名製人李典勇將墾丁漂鳥的故事拍成電影《痞子遇到愛》。圖為男主角參加恆春豎孤棚競賽。圖/中央社
屏東恆春鎮墾丁七成生意人是來自外地的漂鳥,名製人李典勇(左)將墾丁漂鳥的故事拍成電影《痞子遇到愛》。圖/中央社
【本報屏東訊】知名電視製作人李典勇經商失意,到墾丁自我放逐,發現墾丁很多生意人與他境遇相似,他決定把這群「墾漂」的故事拍成電影。
李典勇在北京從事四年的音樂版權代理,虧了錢回到台灣,在墾丁經營民宿的朋友請他當「民宿顧問」,抱著自我放逐的心情,李典勇帶著老婆孩子流浪到墾丁。
到墾丁後,李典勇發現,當地七成生意人是來自外地的「失意人」,不乏以前在都會或業界響叮噹者。有藝術家、作家、企業老闆,他們為了沉澱人生,經營民宿、PUB或當街幫人刺青、畫人像。
李典勇給這群人「墾漂」的稱呼。他說,到北京討生活的人被稱為「北漂」,來到墾丁流浪的人叫「墾漂」,一個「漂」字帶著流浪、放逐、浪漫等許多元素。
李典勇表示,一般觀光客到墾丁只看到玩樂,其實墾丁很多人背後都有豐富的故事。像墾丁大街上嫁給俄羅斯人賣PIZZA的老闆娘,曾是知名外商廣告公司的首席;在恆春鎮內開PUB的夫妻,曾是知名精品的供應商。這些墾漂故事給了李典勇創作電影的靈感,作品名稱叫《痞子遇到愛》。
除了「墾漂」,李典勇也把對恆春有強烈情感的在地人融入片中。故事的發想來自李典勇曾想在墾丁開民宿,買地過程發現地主有一百多人,找他們蓋章時,發現有幾個人堅持不賣地。李典勇最後放棄買地,但把這個故事當成電影的主軸——一個來自北京的痞子到墾丁,要向當地人買地,卻遇上不願蓋章的女主角,將戀愛元素情融入「墾漂」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