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人Janet(前)昨天偕同搭檔伊恩萊特(後)到基隆體驗放水燈遊行,也與「撼動特技」表演團其中二位團員現場組成隊形,架勢十足。Janet說,她覺得很開心、也有種特別的感覺。圖/中央社
【本報基隆訊】為延續傳統特技,六名中國文化大學的學生組成「撼動特技」表演團,去年起陸續接了一百場特技表演,昨天是燊籠「中元祭」,這是他們第一次參與此活動。身為基隆人的團長許鈺祥表示,組團後的第一場表演就是在基隆城隍廟,這次在「中元祭」又重返基隆,回故鄉表演的感覺「特別深刻」。
「撼動特技」團員有許鈺祥、高嘉和、吳銘恆、蔡博宇、楊舜平及黃孟凡,六人就讀文大國術系,平均年齡才十九歲。他們從小就住在戲曲學院宿舍,為了方便訓練,上大學後也合租房子,十年來感情如同家人。
二十歲是玩樂、逍遙自在的年紀,但六人平時的生活卻像「苦行僧」,每天除了必須固定訓練特技六小時,還得再花時間做肌力訓練。蔡博宇說,上臉書看到同學的遊樂照片,常感覺「大家怎麼都在玩?」但團員不為此感到可惜,反而展現超乎同儕的成熟,認為組特技團雖累,「但很值得」。
談到創團理念,許鈺祥表示,部分戲曲校畢業的學長姐若沒加入安排的劇團,往往都轉行賣雞排或當司機,「花了八年卻不能學以致用,實在太可惜!」戲曲學院校規定學生不能私自接表演,許鈺祥與幾名「換帖」都有創辦特技團的共識,進大學後,就開始策畫組團,並從去年起接下廟會、尾牙表演。
有別於傳統劇校的特技雜耍,六人結合在大學所學,把新元素融進表演,甚至在雜耍時「跳街舞」。
許鈺祥說,希望延續傳統,又能跳脫傳統,讓觀眾不再有「雜耍很老派」的印象。
雖然接團表演的費用比一般打工薪水高,但由於要自備高腳椅、旗幟和傳統服飾等特製道具,團員已背負二十餘萬元貸款。高嘉和說,組團後,大家都沒跟家人拿一毛錢,但「收入跟支出完全不成正比」,有時接一場外國表演,還得自備交通費。
身為基隆人的許鈺祥和高嘉和,從小就圍觀放水燈遊行。昨天他們首次參與燊籠「中元祭」,去年首次表演就在城隍廟;回故鄉表演,感覺非常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