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教育是百年事業,成效難以立竿見影,影響力卻足以動搖國本。
公益信託星雲大師教育基金因而自二○一一年開始舉辦「三好校園實踐學校」遴選活動,期望透過「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的三好運動,從校園扎根,形塑學子的利他行為,進而拓展至家庭、社區。由於成效卓著,許多入選學校都繼續申請,以致今年參與校數超過一百所,並於昨天評選出六十五所第三屆三好校園實踐學校。
秉持星雲大師「行為決定我們的未來」、「實踐才有力量」的信念,「三好校園實踐學校」活動鼓勵學校引領學子,在日常生活中落實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的行動,默默培育品格力,經過前兩屆的成果分享,效果普獲各級學校肯定,因此今年有超過一百所學校報名參加選拔,七十六所學校進入複審,歷經嚴格評選後,共有高中職組十三所、國中組十八所、國小組三十四所合計六十五所學校入選。
申請學校隨著參與年資不同,提出的規畫有顯著差異。
評審委員表示,初次申請學校雖有心推動三好運動,但因對內涵缺乏掌握,多未能將三好完全融入學校活動,而續申請學校則在累積一兩年的執行經驗後,不僅參與人員能涵括全校師生,甚至擴展至社區,進而與鄰近學校進行策略聯盟,使三好成為跨區域的活動。
為什麼願意繼續參與?
一所連三年申請的小學主任表示:「我問自己,如果沒有三好校園的經費,我還要做嗎?答案是肯定的,因為要幫助更多人,此外,因為每一年都要有不同的做法,求新求變,所以每一次做的時候,都會很期待、很興奮。」
而另一所續申請國中的老師,則欣喜看到以往都跑陣頭廟會的中輟生,透過學校的飛行器實作教學課程,懂得團隊合作,和學習克服困難,在製作飛行器的過程中,把點點滴滴內化為自己的價值觀及品格。
一所申辦兩年的公立高中,承辦老師也坦言,家長很贊許學校辦理三好運動,並挹助不少經費,因為家長深刻感受透過這些活動,孩子已不只是會念書,還會做事情,因此校長明確表達不但今年要再申請,往後一定都要做下去。
第三屆三好校園實踐學校入選名單,請登上公益信託星雲大師教育基金網站http://www.vmhytrust.org.tw/home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