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阿拉伯世界近年掀起的民主改革浪潮,使埃及、利比亞和突尼西亞的獨裁政權相繼被推翻,可是埃及安全部隊十四日血腥鎮壓伊斯蘭抗議民眾,令人擔心阿拉伯國家邁向寬容民主的政治改變已經消逝,淪為不可能實現的理想。
《紐約時報》報導,在埃及,第一位民選總統穆希已遭囚禁一個多月,社會分裂和經濟癱瘓惡化到空前地步,全國進入緊急狀態,抗議民眾在首都開羅設立的營地有如戰區。
在突尼西亞這個「阿拉伯之春」誕生地,接掌政權的溫和派伊斯蘭政府,地位岌岌可危。
在利比亞,獨裁強人格達費喪生將近兩年後,伊斯蘭極端勢力橫行,全國仍陷於毫無法治的暴亂狀態。敘利亞陷入殘酷內戰,強人阿塞德無意放棄權力,並可能成為凱達等恐怖勢力的下一個主要窩巢。
在整個中東地區,民主浪潮尚未能滿足當初爭取改變的數以百萬計民眾,在工作、食物、醫療、和平生活等的基本需求,他們的處境反而每下愈況。
黎巴嫩政治分析家瑙姆說,舊的地區秩序已經消失,新的地區秩序正在鮮血中形成,而且勢必需要很長的時間,因為幾十年獨裁統治引發民眾起義,卻也使阿拉伯國家很難迅速建立新政府。
他說,這些國家的人民都生活在類似的壓迫之下,因此人民起義富有感染性,可是想要推翻政權的民眾,沒有人準備好應付接下來的發展。
華府中東事務專家雅科賓說,現在還不能說阿拉伯的革命理想就此夭折,只是情況很不樂觀。她說:「這些國家正進入極端動盪時期。如果埃及陷入廣泛不穩定、混亂或內戰,對阿拉伯世界的民主過渡影響非常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