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怡是暑期才藝班的學生,長得嬌小恬靜,個性溫和有禮。小四要升小五的她,最近才由公立小學轉到私立小學,父母為了要補足「起跑點」那一大截的落後,她光在七月份,要上的才藝課就有心算、美術、速讀、游泳、舞蹈、鋼琴和作文,連假日也排了課。
她跟我說,她上的每堂課,幾乎都遲到,因為有些課程老師會延誤幾分鐘下課,而她上課的地點都不一樣,所以媽媽要趕場似地載著她東奔西走。
課業最常缺交的也是她,因為一回到家,爸媽想要把握親子互動時光,加上又是暑假,所以晚餐後都會安排散步、騎單車等活動,而這段時間也是她一天中最快樂的時光,很矛盾的是,晚餐後是她唯一可以完成課業的時間。
還好,媽媽總會說:「功課慢慢補、慢慢複習,出入的安全比遲到重要,全家一起活動也很重要。」她可以了解媽媽的話,只是她迷惑了,因為她沒有多餘時間思考才藝課裡接觸的新知識,常因不知老師說什麼而容易分心,只是應付似地來上課。
媽媽也體諒安慰她說:「至少妳在這些課程裡,可以吸收不同老師的觀念和教法,也可以認識許多不同的朋友呀!」
我問她最想補哪一科,她說以前最喜歡畫畫課,可是現在常遲到,總是從課程中間開始上,雖然老師會個別指導,可是她就很忙很累,連跟弟弟玩半小時的時間都沒有,現在她什麼都不想補,只想有一個半天的偷閒時間,可以好好休息。
父母總是用大人的角度來為小孩設想,很多冠冕堂皇的理論都可以成為愛心的出發點。媽媽的用意很好也很體諒小孩的辛苦,只是補了這麼多的才藝,花了這麼多錢,費了這麼多的精神與時間,為的是什麼?媽媽的安排讓小怡很困惑矛盾,也模糊了她對繪畫的熱情與興趣,和她身上未被發掘的才能與特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