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國內一項研究證實,吹冷氣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發生率,讓想開冷氣又怕傷荷包的民眾,找到一個健康的理由。
台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系副教授莊凱任花了三年時間,針對北台灣三百位居民家戶訪查,並監測室內懸浮微粒與有機揮發物質;研究發現,習慣關窗戶吹冷氣的家庭,室內懸浮微粒較低,有機揮發物質濃度也較少。
莊凱任在多達一千八百次的訪查中,也針對這些居民血液與尿液檢驗,測量心血管發炎指標,包含高敏感度C反應蛋白、纖維蛋白原、血液氧化壓力指標,並利用心電圖測量心律變異程度。
研究發現,習慣開窗戶不吹冷氣的家庭,無論室內空氣品質或心血管發炎指標,都比關窗戶的家庭來得差;除空氣懸浮微粒可降低百分之五十外,關窗戶吹冷氣居民的心律變動率最高可以改善百分之四十四,體內的發炎指數也可降低百分之七到七十一不等。
這項實驗只在北台灣,莊凱任表示,北台灣空氣汙染嚴重,關窗戶阻絕懸浮微粒的效果明顯,空調具有過濾效果,也會影響實驗結果;他說,若在空氣清新的鄉村地區,倒是不需將門窗關閉。
國泰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黃奭毓表示,空氣中的懸浮微粒少,確實對降低心血管發生率有幫助,但如果空調濾網沒有清洗,反而適得其反。
儘管這項研究證實吹冷氣在某種程度上有益健康,但莊凱任仍表示,現在強調節能減碳,並非建議民眾整天吹冷氣;不妨可選擇在空氣汙染高峰的十八、十九點下班時間,適時打開冷氣消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