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蹤18年 林鵰紀錄片奪日大獎

 |2013.08.13
1571觀看次
字級
生態紀錄片《山林魅影—林鵰》歷經十八年的拍攝、追蹤,獲得日本野生生物電影節大獎。圖/台灣猛禽 研究會提供
生態紀錄片《山林魅影—林鵰》歷經十八年的拍攝、追蹤,獲得日本野生生物電影節大獎。圖/台灣猛禽 研究會提供

【本報台北訊】十八年的追蹤,生態紀錄片《山林魅影—林鵰》不僅揭開林鵰身世之謎,記錄到珍貴的育雛畫面,十一日更榮獲有生態界奧斯卡獎之稱的「日本野生生物電影節」大獎,在三十九個國家、三○三部影片中脫穎而出,為台灣生態界爭光。

比起紐西蘭、南韓等得獎生態紀錄片耗資七、八千萬完成,《林鵰》一片由林試所出資僅以三百萬元完成,短短四十三分鐘的影片中,卻濃縮了拍攝團隊十八年的觀察與紀錄。十一日在頒獎典禮上,更獨獲日幣十萬元(約新台幣三萬元)獎金,雖對團隊來說是「杯水車薪」,不過導演梁皆得開心的說,「拍攝生態影片不為賺錢,只為完成一個夢想。」

梁皆得說,影片傳達的不僅是林鵰,更能看見生態系在人類影響下是如此脆弱,惟有保護好台灣寶貴的原始林,才能生生不息。

《林鵰》影片源於十四年前,台灣猛禽研究會研究專員林文宏遇到一隻受傷林鵰,開啟他的追鷹過程。二○○四年,研究團隊終於在福山植物園追蹤到林鵰家庭,夜以繼日以遠端監視器觀察小鵰長大,卻也無奈目睹三、四十隻獼猴襲擊巢樹過程。

影片中,著急的林鵰爸爸一次次俯衝、驅逐,卻是寡難敵眾,羽翼未豐的小鵰騰空摔落,小鵰提早離巢雖然生還,卻無奈鵰巢受損記錄就此中斷。直到二○○八年再次發現到另一個林鵰家庭,從父母交尾、育雛繁衍到小鵰學飛,完整紀錄幼鳥破殼而出,林鵰媽媽細心照料,以及小鵰吞食的畫面。

林試所福山研究中心主任王相華說,福山面積一千多公頃,團隊為尋覓鵰巢跋山涉水、以繩索吊掛拍攝,才解開牠的身世之謎。原來,林鵰每兩年繁殖一次,每次只生一顆蛋,每隻小鵰都是備受呵護的獨生子,以飛鼠、松鼠為主食,四個月的繁殖期間,一個家族可以吃掉三百隻小松鼠,食量驚人。

梁皆得說,猛禽雖然是優勢的獵食者,但在林鵰辛苦的歷程也凸顯出保護原始森林的重要性。影片尾聲,為了寶寶拚命養家的林鵰爸爸,羽翼幾已破損。透過空拍影片,從林鵰的視眼俯看,也可凸顯愈接近人類的地方,森林覆蓋面積與生命力也不斷減少。

「人類是否有想過其它生物的需要呢?」影片可見團隊的堅持,梁皆得等人將在十六號返國,他將繼續以鏡頭,揭開台灣生態的神祕面紗。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