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由中研院院長翁啟惠和副研究員吳宗益領導的研究團隊,繼乳癌疫苗後,昨日發表三項研究成果:攝護腺癌疫苗、腦膜炎預防疫苗及乳癌細胞轉移的原因。疫苗經測試檢驗,最快未來五到十年後,可施用於人類。
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是首個成功以人工合成醣分子,並研發出獨步全球、針對癌細胞疫苗的單位。吳宗益表示,團隊合成攝護腺癌細胞特有的醣分子RM2,是世界第一。
科學家曾發現,攝護腺癌惡化時,RM2醣分子也跟著變多。因此使用RM2製作的疫苗,應可誘發免疫反應。而測試結果也顯示疫苗可誘導有效抗體,進而殺死癌細胞。疫苗未來可應用在預防或治療攝護腺癌。
另一方面,研究團隊也克服難題,將結構複雜的腦膜炎菌莢膜多醣合成出來,亦為世界第一例。且團隊發現,只需含四個醣的多醣分子,即可誘導出具殺菌活性的抗體,比起前人猜測的巨大多醣分子還少許多。此發現將大大提升合成疫苗的醫療應用價值。
吳宗益強調,現今細菌或病毒疫苗製備多使用整個病原體。因此需有高生物安全等級的廠房,才能確保病原體不會自工廠擴散而造成感染。新疫苗則為純人工合成,沒有公共安全疑慮。且新疫苗的有效抗原純度極高,使用的劑量可減少,相對成本也更低。
這兩項發現分別發表於國際頂尖刊物《美國化學會期刊》和《德國應用化學期刊》,且技術已移轉給醣基生醫做進一步開發。醣基生醫為潤泰集團、玉山金控及鑽石基金所成立,中研院握有技術授權入股,百分之五十的股權。吳宗益說,經過動物實驗及臨床測試後,最快五到十年,此兩疫苗可以問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