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事投顧事業的鄧傳鈺,民國九十二年開始幫助家境清寒的國、高中生,資助他們每學期學費及每個月生活費,直到高中畢業為止,十年來共捐助三百五十多萬元,幫助六十六個孩子上學,昨天父親節,有八名受助學生登門,祝「愛心爸爸」父親節快樂。
佛門強調「有捨有得」、「施比受更有福」、「幫助別人其實也幫助自己」,鄧傳鈺為這三句話做了最佳詮釋。
鄧傳鈺視受助學生如同子女,關心他們的學業和生活,看到他們功課進步拿到獎狀,是他最開心的時刻,不過更讓他高興的是,自己的孩子也因此懂得將心比心、珍惜擁有。
現在孩子豐衣足食,較難對窮人家的困境感同身受,而且也不懂惜福愛物。但是一個人若不知同情別人、愛護別人,往往自以為是,事事以自我為先,心裡缺少慈悲、缺少關懷,自然器度不大、格局不高,人生就不夠完美。
鄧傳鈺布施金錢,教育了自己的孩子,這就是「有捨有得」。而關懷弱勢學生,讓自己更快樂,就是「施比受更有福」。幫助情寒學生,讓自己的孩子有了正確觀念,將來成大器做大事,這不就是「幫助別人,其實也幫助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