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七日以違反「反壟斷法」及限制競爭行為,對合生元、美贊臣、多美滋、雅培、富仕蘭、恆天然等六家奶粉製造商開罰,總罰金約台幣三十二點八億元,成為大陸反壟斷史上的最大罰單。圖為北京一家超市七日陳列的美贊臣(左)及合生元的產品。圖/路透
【本報綜合報導】大陸官方昨天宣布,合生元等六家乳粉企業因違反反壟斷法,共被罰人民幣六點七億元(約新台幣三十二點八億元)。惠氏等三家企業因配合調查、主動整改,免除處罰。
新華網報導,中國大陸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價格監督檢查與反壟斷局局長許昆林昨天上午做上述宣布。發改委並表示,遭重罰的六家奶粉企業清楚知道價格壟斷可能遭巨額罰單,仍故意隱匿資料,提供虛假資料,「知法犯法」。許昆林指出,有的企業行為非常隱蔽,違法證據是調查人員從經銷商和超市上千份材料中反覆對比、核查和找相關銷售人員核實後才發現的。
5年來涉哄抬價格30%
許昆林說,合生元因嚴重違法、不積極整改,處以去年銷售額百分之六的罰款,約一點六三億元人民幣(以下同)。
美贊臣公司(台灣稱美強生)不能主動配合調查,但能積極整改,處以去年銷售額百分之四罰款,約二點零四億元。
他說,「能夠配合調查,並主動整改」的多美滋、雅培(台灣稱亞培)(上海)、富仕蘭(台灣稱菲仕蘭)(上海)、恆天然商貿(上海)公司分別被罰約一點七二億元、零點七七億元、零點四八億元、零點零四億元,分別占這些公司上一年度銷售額的百分之三。
至於「主動向反壟斷執法機構報告達成壟斷協議有關情況、提供重要證據,並積極主動整改的」惠氏公司、貝因美、明治公司,免除處罰。
大陸發改委表示,涉案企業提出的整改措施包括立即停止違法行為;採取實際行動,消除過去違法行為的後果,使消費者獲得切實利益。大陸發改委上月開始針對奶粉定價展開調查,發改委表示,證據顯示國際嬰兒奶粉公司自二○○八年來共謀哄抬產品價格約百分之三十。當時大陸國內奶粉遭汙染疑慮帶動洋奶粉的需求。
發改委稱,證據材料顯示,涉及壟斷價格乳粉企業對下游經營者採取了合同約定、直接罰款、變相罰款、扣減返利、限制供貨、停止供貨等多種懲罰性和約束性措施,一旦下游經營者不按涉案企業規定價格或限定的最低價銷售,就會遭到懲罰。
美贊臣認罰9.9億了事
美贊臣六日表示,公司被處以近三千三百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九點九億)罰款,以了結中國反壟斷機構的審查。該公司不打算對此提出抗辯。報導指出,美贊臣首席執行長Kasper Jakobsen稱,中國仍是公司最重要的市場之一,公司會繼續努力生產安全、價格合理的產品。
報導指出,恆天然也證實發改委對其罰款,該公司是在接受發改委對乳製品定價行為審查後受到處罰。
新民網報導,合生元發布公告稱,該公司全資附屬公司廣州市合生元六日接到國家發改委發出的「行政處罰決定書」,因廣州合生元在與其經銷商的經銷協議中約定固定產品價格,違反中國反壟斷法,被罰款將近一億六千三百萬元人民幣。公告稱廣州合生元放棄提出行政訴訟,將及時通過支付該罰款,以履行行政處罰決定書的處罰決定。
貝因美前期曾涉嫌價格壟斷被發改委調查,新浪網報導,鑑於公司主動向發改委報告達成壟斷協議的有關情況並提供重要證據,發改委決定對公司免除行政處罰。中國社會科學院教授王曉曄表示,發改委此次對六家乳企罰款額之大是「創紀錄、破天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