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以上的歷史,就會發現明憲宗實在不像是一個壞人!他連萬貴妃一個女人都搞不定了,怎麼還會去搞什麼西廠呢?既然有東廠,想要更壞,就擴大東廠的編制,加強東廠的權力不就好了嗎?何必再弄一個西廠呢?歷史的真相究竟是什麼?
根據記載,明憲宗的能力比不上他老爸明英宗,較為庸懦,但他的天性淳厚,並非昏君之流。基本上死後諡「憲」的皇帝,通常是指他蕭規曹隨,能守成而不能開創,凡事都照規矩來的意思。因此,若說憲宗居然會「變本加厲」創設西廠,實在和他死後之名不大相符。
事實上,明憲宗祖上創設的特務機關「東廠」和「錦衣衛」,經過數代發展,早已是爪牙遍布朝野,囂張至極的特務機構,也是明英宗、明憲宗時代政治上一顆尾大不掉的毒瘤。在明憲宗和大臣精心策畫之下,才聯手鏟除了特務頭子,明憲宗並任用大臣袁彬接任這個職位。
袁彬何許人也?他是陪著明英宗在大漠共度被俘十餘年歲月的忠臣,英宗待之如兄弟,並留給憲宗作為顧命大臣。
袁彬當了特務頭子之後,只做該做的事情,不再用卑鄙的手段為皇帝搞一些沒有用的小道消息。他向皇帝表示,他改正了之前錯誤的作法,這樣比較好,如果皇上不同意,就請把他換掉。
依憲宗敦厚的個性,當然不會砍掉他老爹的忠臣袁彬。但不安全感是所有獨裁者的心病,憲宗也難忘曾經使用特務機構的便利與快感,所以最後他終於受不了啦!只好瞞著袁彬搞了個「西廠」來做他的祕密警察。
這個西廠在大臣們的壓力之下,還曾經「關廠」一陣子。可見這個西廠的威力,遠遠不及從前的東廠。就「太監亂政」這個命題來說,明憲宗時代非但不是變本加厲,反而是大有改善。憲宗留下的江山,在他兒子孝宗的治理下,更是明朝難得的治世。
可惜這些在歷史課本上一個字也找不著,明憲宗反而擔負了一個創建西廠的千古罵名。
你問我:「東廠和西廠的公公哪個比較壞?」課本不會回答你,我說的故事可能也不是正確答案。
歷史,要自己讀,要自己想,千萬不要隨便相信別人作的結論──這才是我最後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