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正在廚房忙著,國小四年級的女兒卻問我一個問題:「媽媽,我們家到底有沒有錢啊?」我手中一面處理食材,一面回覆她:「我們不是有錢人,但也不算貧窮,妳怎麼會問這個問題呢?」
女兒頓了一會兒,才說:「那為什麼我想買什麼,你都會買給我呢?」女兒仰著頭,等著聽我的答案。這時我警覺到,如果這個問題答不好,可能會影響她的價值觀!心裡思索著這個問題可要好好處理。
我趕緊摟著女兒,對她說:「我們家沒有很多錢,媽媽之所以幫妳買妳想要的東西,是因為媽媽知道妳是一個很自律的小孩,很能克制自己的物欲,所以媽媽知道妳提出想買的東西,應該都是妳需要的,對吧?」女兒聽完後,整個臉亮了起來,看得出來心中雀躍不已,顯然對我的答覆很滿意,跳著跟我擁抱後,賞我一個大大的親吻,然後就蹦蹦跳跳去聽CD了。
其實我剛才說的話並沒有溢美女兒。小時候帶她去百貨公司教具體驗區玩教具,一玩就是一個鐘頭以上,看到她這麼喜歡,想要買給女兒,她總是說:「我在這裡玩玩就好了。」成長的過程中,也鮮少要我買東西給她。
長大後,感謝老師的教導,她開始會自我衡量「需要」與「想要」的區別,面對眾多吸引她購買的物品,總是會考慮許久,相對於女兒的自制,為娘的對她的財務控管就輕鬆多多。
看著女兒在沙發上的身影,相信她聽過我這番話後,應該更能自我約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