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最近狂犬病例愈來愈多,顯示鼬獾在山區已開始流行狂犬病毒,而鼬獾四處亂竄攻擊犬貓,也傳出攻擊成人、幼童與婦女等事件,顯然這不是防堵山區,就可解決的問題。
防疫作戰要料敵從嚴,千萬不要認為沒有出現在城鎮市區,就不用在意,問題是鼬獾大量出現暴斃、攻擊人畜等事件,去年就傳出,在這些鼬獾檢體上陸續出現狂犬病毒,顯示過去這一段時間,鼬獾已成為第一波宿主,無論是境外移入,或者是由西部向東部移動,鼬獾的災難已經形成了。
第二波的傳播,明顯地就是隨著鼬獾的行動路線與移居方向發展,凡是鼬獾所碰觸到的任何人畜都會是這一波的受害者。
這也是愈來愈多鼬獾死亡與攻擊人畜事件的狀況。
防制之道,除了避免遭到鼬獾或其他動物咬傷,更重要的是全面圍堵鼬獾,先從傳出攻擊事件與鼬獾死亡高風險地區開始,積極搜捕,撲殺有危險性的鼬獾,斷絕狂犬病毒傳播。
深入了解鼬獾的行徑,進一步地搜索其他地區的鼬獾,一旦有漏網之魚,就有可能形成防疫網的缺口,造成第三波的病毒傳播了。
媒體報導,鼬獾的狂犬病大流行惡化,全面防堵才有可能收到撲滅的功效,千萬不要等到事態嚴重再拚命善後!
孔令信(台北市/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