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研究發現,產後服用中藥十五天以上,陰道感染及泌尿道感率較低,杜仲可以協助子宮復舊,減少惡露天數。
中國醫藥大學中醫部主治醫師蘇珊玉,蒐集產後四到六周婦女一百二十九人,以問卷方式評估,針對生活飲食種類、勞動等於產後一個月內發生的頻率,和中藥服用情形進行討論,同時和婦產科合作,從各種檢測看婦女子宮大小、血紅素等。
結果發現,多數婦女產後都會遵循傳統坐月子習慣,盡量減少或避免食用偏熱或偏涼性食物;而產後常食用冰冷食物或碰冷水等都會造成身體不適,身體不適也與睡眠品質和產後憂鬱有關。
蘇珊玉說,產後服用中藥如生化湯、十全大補湯等,總天數在十五天以上,陰道感染及泌尿道感率的確較低;杜仲吃愈多,子宮收縮愈好,在子宮復舊上幫忙最大,減少惡露天數。
蘇珊玉建議,坐月子時,無論飲食或中藥調理,都應分階段,不要整個月都吃生化湯或麻油雞,循序漸進才能發揮最大效果。飲食方面,產後一到六天要清淡飲食,不要麻油和酒;七天到十三天可以多吃麻油炒腰子、麻油煎蛋等;產後十四天可吃燒酒雞等。
蘇珊玉建議,產後隔天開始食用生化湯約七到十天,產後二十天才開始喝十全大補湯,杜仲則是產後就要開始吃,最好能連吃三十天。但是產後如果有不正常出血、感染、腹痛、便祕、腹瀉、發燒、感冒等都不能喝生化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