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電】一份研究報告指出,內含大量砷的稻米會造成人體基因損害,增罹患癌症機率。
科學家早已知道,飲水中自然存在的砷可能有害健康,尤其是在孟加拉,當地有數千萬人飲水仰賴一九七○年代開鑿的水井。
科學家也對受汙染地下水上方種植的稻米,感到擔心,但直到如今才首次找出這種危險性的證據。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和加爾各答「印度化學生物學研究所」研究人員在印度西孟加拉省四百一十七名村名協助下,進行研究。
他們要求這些自願者詳細說明生活方式及每天食用的稻米量,並提供煮熟的米飯及尿液檢體。
研究人員篩檢尿液檢體,以萃取尿道內膜的細胞,然後再從中分析基因印記,稱為微核。細胞在複製時,若未能成功複製基因密碼,就會殘留DNA碎片,此即微核。
先前研究發現,細胞在複製密碼時出錯的頻率愈高,則癌化的機率也愈高。因此微核數量若較多,就是風險指標。
研究人員發現,稻米中的砷含量愈高,微核出現的頻率就愈高。對兩性以及吸菸者和不吸菸者而言,情況都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