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金門、廈門對峙數十年的冷戰遺蹟,成為當代藝術舞台。芬蘭建築師在建功嶼運用海水漲退潮特性,創作長腿〈牡蠣人〉,六公尺長腿在退潮時展露無遺,漲潮時則被淹沒到僅剩三公尺。
台灣策展人羅秀芝策畫的金門創作藝術節「島嶼。劇場」邀請來自五個國家、十七位藝術家或團體,他們將運用金門獨具的戰地、閩風建築等特色場景,在坑道、碉堡、小島、海濱公園、機場等公共空間展演當代藝術風貌。此展脫胎自羅秀芝為二○一二「上海雙年展」策畫的特別展「中山公園計畫」,去年九月從上海起始,已巡展大陸漳州、廈門等地,八月四日將到金門展出一整個月。
參展作品中,過去曾用來隔離痲瘋病人的建功嶼,也成為藝術家的舞台。建功嶼在海水退潮時與金門本島相連,漲潮時是一座獨立小島。芬蘭建築師馬可‧卡薩格蘭創作〈牡蠣人〉,以長腿牡蠣人象徵現代人與自然生機的相依關係。〈牡蠣人〉的長腿退潮時達六公尺高,漲潮時僅剩三公尺。
出身金門的藝術家楊春森在建功嶼雕刻地景藝術〈鱟時代〉,在花崗岩刻下金門特有珍貴資產、有「四億年前活化石」之稱的鱟身影。
奧地利藝術家日德‧艾蘭的〈隱域〉設置在金門海濱公園,既是房子、屏障,也是人類的堡壘,與戰地碉堡有著生生不息的對話。
大陸藝術家沈曉閩為創作〈海西一九四九〉,親身進入廈門七十座狹小碉堡,並從射擊口拍攝砲口外的景致,以及碉堡的形態,藉冷戰的遺蹟對照當下全球化資本主義的景觀,今昔映照出歷史、政治、經濟等大環境的物換星移。這一系列攝影將在金門翟山坑道展出。
同樣在翟山坑道呈現的還有台灣藝術家姚瑞中的錄像及攝影作品〈萬歲〉、〈萬萬歲〉等。姚瑞中以金門、綠島等地的軍事廢墟為場景,將自己裝扮成軍人模樣,不斷高呼萬歲、萬萬歲,如歷史幽靈還魂,對國家權力象徵做辛辣的嘲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