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參議院大選的出口民調,首相安倍晉三所屬的自民黨大勝。安倍再無後顧之憂,他的第三支箭—經濟結構改革的挑戰才剛開始。圖/路透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媒體出口民調顯示,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執政聯盟在參議院選舉贏得大勝,將同時掌控國會參眾兩院多數,開創政壇新局,可以大刀闊斧推動改革,致力重振日本經濟。
日本廣播公司(NHK)根據出口民調結果推估,在這次改選的參院半數一百二十一個議席中,安倍領導的自由民主黨與友黨公明黨可望拿下至少七十一席,使他們掌控參眾兩院的控制權。
媒體報導,這次選舉投票率很低,顯示選民不太熱中。
安倍晉三上任首相後打經濟牌奏效,眾、參議院的「扭曲國會」現象中止,自民黨政權至少有三年穩定期。沒有選票壓力的安倍敢不敢處理社會福利支出過高、加強農業競爭力、改革雇用制度等棘手問題,檢驗才正要開始。
日本眾議院任期四年,每三年改選一半的參議院選舉成為「中間選舉」;過去常見某黨在眾議院選舉獲勝,但短時間內未見施政績效,執政黨立刻在參院選舉敗北,也是造成四次「扭曲國會」的原因。
安倍起跑的爆發力相當驚人,上任八個月以來,安倍經濟學的前「兩箭」寬鬆貨幣及擴大財政支出發揮效用,日圓重貶、股市大漲。不過,第三支箭要改革經濟結構,顯得有點手軟,畢竟結構改革得面臨諸多壓力。
比如全日本的非正職員工高達四成,造成貧窮、老後無生活保障等問題。但要求企業增加聘用正職人員,或以「準正社員」保障就業,對老闆是財務負擔。
而社會福利是這個老人國的沉重負擔。選前安倍終於提出打算增加七十歲以上長者的健保自付額比例,從一成提高到兩成(一般人是三成),但是少子高齡化,財政黑洞只會愈大,自付額也只是冰山一角。
民調顯示,民眾最關心的前三大政策是景氣雇用、社會福利及消費稅等稅制改革。依去年日本國會的決議,明年四月消費稅提高到百分之八,直接衝擊到百姓荷包。經濟官員主張薪水將隨後調漲,每個人都希望好的循環快點出現。
風靡全球的「安倍經濟學」是回味無窮的蜂蜜夾心,還是裹著糖衣的酸李子,得含在口中一陣子,才會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