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心窗 世界第1〈麥方〉

任長華 |2013.07.20
1760觀看次
字級

一群穿著專業烘焙服的麵包師,出席吳寶春自傳電影《世界第一》特映會時,大夥以實際行動,呼應遠在新加坡的吳寶春獻給麵包師們的溫情喊話:「我以麵包師為榮!」

曾是麵包師的導演林正盛,自嘲是烘焙業的逃兵。他始終記得自己身穿背心,套著鬆垮的短褲,在高溫的爐具邊揮汗製作麵包的歷程。林正盛與吳寶春兩人,都在十六歲那年離開鄉下到城市做麵包學徒,都懷著鄉下孩子的憨膽,在不同年代遠離家鄉。

吳寶春剛進入麵包的創新研發時,林正盛正好離開麵包界,開始接觸歐洲電影、創造劇本,命運的交錯,成就一位國際大導、一位世界冠軍麵包師。「所有專業都一樣,創造發展是很重要的。」如今已在國際舞台上嶄露頭角的兩人,初心不變,就像電影對白說的:一條路直直、傻傻、一直走……

原本不相識的兩人,相同的生命歷程,相似的頂真態度,因一次對談結緣,因而促成《世界第一》電影的誕生。

自傳式劇情片一不小心就會陷入誇張煽情,尤其以眼下吳寶春的超高人氣,如何拿捏尺度真是對導演最大的考驗。二○○一年柏林影展「最佳導演」的林正盛,睽違大銀幕九年之久後,企圖用「誠意」打動觀眾的「感動」,因為片中許多角色的形塑和表達,正是兩人不約而同經驗和淚水的投射。

屏東的鳳梨田,成長的動能來自赤艷艷的陽光和汗水。媽媽身上的汗酸味以及每餐總是鳳梨做出的菜餚,是寶春童年最深刻的記憶;軍伍生涯間,沉澱麵包學徒時,高溫爐具邊與鳳梨田裡的汗水對照;退役後在沙鹿小鎮啟發不同條件製作出麵包的差異;直至遇到生命中的貴人阿洸師(陳撫洸),開發遼闊的味覺經驗……導演運用質樸的手法呈現,以神態取代口條,一則反映主角拙於言詞,一則將主角濃濃的誠意隨鏡頭緩緩流動,觸動觀眾的認同。

奮鬥的歷程總是激勵人心,但是為「陳欣玫」做出好吃的紅豆麵包橋段,無論人物或情節都顯得虛擬與缺乏真實感,巴黎的重逢情境更是牽強得近乎拼湊;與日本競爭對手間的衝突,雖說目的在強化戲劇張力,卻也不免消蝕了難能可貴的樸質。

所幸,《世界第一》影片瑕不掩瑜,每個橋段都能感受到導演林正盛的熱情,誠如他自己所說,「其實做麵包和電影都要熱愛、投入熱情,我們希望分享這樣的人生態度」。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