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海大學昨日舉辦「全球環境暨永續社會發展計畫」期末成果展,圖為東海大學教授鄭登貴解說他的研究。圖/楊萬雲
【本報台北訊】台灣複製牛之父、東海大學講座教授鄭登貴,帶領東海畜產與生物科技系學生,利用白蟻腸道發現的微生物,未來將透過基因改造,培育吃木屑的第二代環保豬,省去傳統用玉米餵食的資源浪費,吃木屑環保豬的糞便也不髒不臭,減少環境汙染。
東海大學去年推動「GREEnS」計畫(Global Research & Education on Environment and Society),鄭登貴的環保豬研究就是其中之一。東海校長湯銘哲表示,這研究計畫由董事會提供一年新台幣五千萬元經費,動員全校二十五系、二百五十名師生,以跨系、跨領域方式,研發出環境治理、長青照護、永續環境、綠色能源、綠色骨材、綠色法律等六大主題產品。
鄭登貴過去曾用牛胃的微生物基因培育出跟牛一樣吃草的第一代環保豬。這次會由白蟻體內的微生物研發。鄭登貴說,是有次在校園發現一根樹枝,內部被白蟻蛀光,看到白蟻吃得胖嘟嘟,心想一定有神奇的地方,果然研究後發現,白蟻腸道中的微生物具有分解纖維素的分解,可以利用微生物來基因改造,培育出吃木屑的第二代環保豬。
鄭登貴說,他和學生團隊篩出五種基因,已先用白老鼠做實驗,上個月基因改造鼠已出生,接下來要用豬來測試,培育第二代環保豬。
另外,使用電磁爐時,會產生磁場方向的電流;電機系學生李其樺、黃耀緯、沈丕禹研發以橋式整流器,吸收磁場產生的電流。沈丕禹指出,以電磁爐來說,一分鐘約有一顆三號電池的磁場電量,其他像冰箱、冷氣,冷熱傳導時也會產生磁場電流,吸收這些電流再應用,可以省電更環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