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猶他州歷史博物館展示圖。
圖/美聯社
美國猶他州南部發現一種新種類的恐龍化石,鼻大、有角。圖/美聯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美國猶他州自然歷史博物館十七日表示,在猶他州南部發現一種不尋常的新種類恐龍化石,此種「鼻大、臉上有角」的恐龍在白堊紀(約一億三千六百萬年前)末期,生活於當今的美國西部。
把這種恐龍稱為「Nasutoceratops titusi」,意思是「鼻大、臉上有角」恐龍。體型很大,屬草食性,有四隻腳,重二點五噸,身長約四點五公尺。名稱後半部使用titusi,是為紀念古生物學者泰塔斯(Alan Titus)。化石於二○○六年被發現時,他在現場工作。
這恐龍最明顯的特徵就是臉上有兩個巨大、突出的角,鼻子很大。這對大角可能是為吸引異性。此發現代表美國南部首次挖掘出有角恐龍化石,也修正了先前的假設。
科羅拉多州丹佛自然科學博物館古生物學者桑普森說:「發現這些化石是個關鍵,顯示當今美國南北部都有不同種類的恐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