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為了磨練學生的膽識和面對大眾能夠侃侃而談,經常舉辦各種競技活動,讓孩子有機會上台面對大眾練習,所謂一回生,兩回熟,才能克服上台時的緊張與焦慮,讓「台上三分鐘」發揮「台下十年功」的效果。
但先前條件是老師要督促學生做充分的準備,沒準備就讓孩子上台,等於趕鴨子上架,是非常殘忍的事,也大大挫傷孩子幼嫩的心靈。但有些老師深不以為然,認為這是孩子的本分,不盡本分,出糗是他個人的事,這樣對認真的孩子才公平。若是這樣,請問教育的功能何在?
像這次舉辦了抽背比賽,有學生在台上站了半天,嘴巴擠不出一個字來,若有愛心的老師,心裡一定比學生還著急,可是某班級的老師卻若無其事,還跟另一位老師聊起天來,聊到忘我,連班上學生秩序失控都不知道;我忍無可忍,向那個年級大吼一聲,學生才暫時安靜下來,但並沒有把老師出竅的魂魄招引回來,還繼續聊個沒完。
抽背的緊張時刻終於結束,學生鬆了一口氣,朝會場面輕鬆不少,通過者榮獲積點貼紙;不通過者,請他再加油,畢竟顏面已失,不忍再苛責。而對於那些不尊重台上而竊竊私語的學生,我請他們留下來,交給級任老師去處置,勿枉勿縱;這時該班的級任老師已聊完天,走過來,我把犯錯的學生交給她,她什麼都沒說,就叫學生回教室,像是當場打了我一記耳光。
自古以來,師長的身教都擺第一,才能發揮潛移默化的效果。老師要求學生在公共場所不要說話,自己卻做了最壞的榜樣;老師要求學生尊師重道,自己對學校的領導人卻目中無人;古聖先賢明示:「敬人者,人恆敬之。」但今日有些老師,卻唯我獨尊,只負責「授業」一項任務,至於「傳道」、「解惑」兩項艱鉅的工程,與我何干?難怪社會「理盲又濫情」的事件一直阻礙前進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