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香港電】出身普通農民家庭的尼瑪紮西,趕上西藏社會發展的好時光,從而使自己有了上學、深造的機會,並成為理學博士,他對青稞的研究,成為西藏開展青稞加工業的契機。
三十九歲的尼瑪紮西,家在西藏文明的發祥地山南,家中五個孩子他排行老三。小時候家裡的條件並不好,孩子都要幫忙做農務。幸運的是他居住地區成立小學,於是一心盼望上學的尼瑪紮西開始他的求學生涯。
從小學到中學,從中學到西北農業大學,再到中國科學院碩士、博士,尼瑪紮西努力的一步步實現夢想。他說,上大學時他意識到將來英語一定很重要,於是開始自學英語。他把家裡能看到的東西都寫上英文名稱,每天一睜眼就能看到它們。
一九九二年,尼瑪紮西在十五名考生中以第一名的成績,獲得中國和加拿大人力資源建設合作,前往加拿大接受培訓。爾後一年,尼瑪紮西在加拿大主要學習青稞種質資源鑑定和遺傳改良。
一九九五年,尼瑪紮西考取了中國科學院的研究生,四年後獲得博士學位。他以「西藏食物保障前景與對策研究」為題目的博士論文被評為優秀博士論文。
博士畢業後,尼瑪紮西從事GIS(地理信息系統)技術在西藏農業發展規畫與資源管理中的應用研究,在學術界得到很好的回響。他還先後主持西藏農業耕作制度改進、農牧科技信息、青稞育種等重大國際合作和國家資助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