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台大醫院骨科部主治醫師王至弘,在台灣聯合醫學會學術演講會發表「肌肉骨骼運動傷害」報告,提到多種新的膝蓋骨科手術處置方法時表示,有人打籃球互相碰撞、騎車摔傷,膝蓋受傷不得不動骨科手術,臨床醫師研究發現,重建兩條十字韌帶的手術,膝蓋在手術後的活動度,較能恢復如從前。
王至弘在台大醫院做了數百例膝蓋前後十字韌帶斷裂手術,他說:「病人在受傷的瞬間,常聽到『啪』的一聲」,之後可能站不穩定,十字韌帶傷害如不治療好,膝蓋不穩定繼續存在,久了可能引發關節軟骨傷害,進而形成退化性關節炎。傳統十字韌帶重建手術,只做單骨手術,以臏骨肌腱重建韌帶,手術雖然簡單、快速,卻因為只重建一條韌帶,病患膝蓋在術後常無法回復原來活動自如功能。
他表示,近五年較先進的十字韌帶手術是雙骨手術,以大腿後側肌腱做為植體,取二到四公分,重建兩條韌帶,有如新的十字韌帶,並輔以關節鏡手術,不僅傷口較小,術後膝蓋的活動度,較能回復未受傷時的狀態。
王至弘也指出,膝蓋外傷往往造成半月軟骨破裂,傳統手術多直接清除,但臨床研究也觀察到,最好把半月軟骨縫合,以避免將來發生外傷性的關節退化。
此外,膝蓋的軟骨受傷,過去以手術清除後,會打幾個小洞讓骨髓細胞長出來;但新手術改以取股骨外側的軟骨修補,即自體軟骨細胞培養接種,對術後的膝蓋活動度改善也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