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高中教師建議,公民與社會科最後衝刺,首重高三選修課程,占分比重可能過半;而九九課綱的新內容,如道德理論、國際貿易等,入題機會高;核四公投、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經濟學、北韓核武、廣大興二十八號遭菲律賓掃射等熱門時事也可能考。
南一中教師廖翠雰指出,指考公民科每年考五十題選擇題,包括單選、題組、多重選擇題;預估高三選修上、下兩冊出題數,將占六成以上,多選題也會以選修課為命題重心。
她還提醒想念法律系的考生,幾乎各校法律系都採計公民與社會科成績,一定要好好準備。
至於常考重點與題型,北一女中老師朱淑卿表示,社會學常出家暴、出生率等社會議題的圖表判讀;政治學一定要搞清楚各國憲政體制,包括總統、內閣、雙首長及我國體制。
朱淑卿說,法律題必考刑法、民法、行政法的基本概念,及紛爭解決的機制;其他像《少年事件處理法》、《公平交易法》、《消保法》也都是命題重點。
經濟學則要留意外部效果及GDP、失業、物價等總體經濟指標,市場供需原則也很常考;世界貿易組織(WTO)的運作與原則,也不能不知。
今年是首次依九九課綱命題,公民科有不少新內容,要特別留意。尤其選修課程新增的市場勞動與家務勞動、中國政經、台海經貿等,都可能出題。
公民科常出時事題,廖翠雰建議考生,考前除了多做歷屆考題、翻閱課本之外,也要抽空了解一年來的熱門時事。朱淑卿舉例,近期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採寬鬆的總體經濟政策,讓日本央行在公開市場買債券,把錢流到市場,刺激消費,就很可能會入題。
鬧得沸沸揚揚的廣大興二十八號漁船遭菲律賓公務船掃射,導致一人死亡的事件,及核四公投引發的相關爭議,都可能出題,例如考公投的相關機制。(系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