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機器人專家黑石浩展示超逼真的機器人,嚅動嘴唇、點頭、移動眼珠,幾可亂真。小圖為本尊,右圖為機器人。
圖/美聯社
日本機器人專家黑石浩展示超逼真的機器人,嚅動嘴唇、點頭、移動眼珠,幾可亂真。小圖為本尊,右圖為機器人。
圖/美聯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不眠城」(紐約)能成為不死城嗎?俄國富翁伊茲科夫認為可以。伊茲科夫十五日邀集一些頂尖腦袋和機器人,在紐約討論如何做到肉體死亡而心智長存。數百位觀眾裡有記者、教授、佛教禪師、大主教和未來學家。三十二歲的伊茲科夫有個願景時程表:
二○二○年:以人腦遙控機器人。
二○二五年:將人腦移植到一種支持生命的系統,即機器身體。以仿生機器人的身體取代逐漸老去或瀕死的肉體。
二○三五年:將心智移入一具電腦,機器身體不再帶著一團濕糊糊的大腦。
二○四五年:科技涅槃,人工大腦控制不具實體的全像素身體。
神經科學家表示,伊茲科夫的時程表太遠大,不切實際。但這場集會提出了我們在科技不斷進步之際將會面對的問題。
而日本機器人專家黑石浩,讓一具身材、相貌與他神似的機器人登台。機器人嚅動嘴唇、點頭、移動眼珠,一具隱藏麥克風播出黑石浩說話的聲音。機器人幾乎可亂真,至少從台下前十排看是如此。
黑石浩在實驗室裡有個約會,派這位機器人到兩小時車程外的研究所會見學生,他經由網路遙控機器人,以網路攝影機看他的學生。
伊茲科夫認為黑田浩單打獨鬥不足以成事,他要創造運動,借重政府和聯合國,眾志齊力走向共同目標。他說:「我們真的已經走到一個科技影響人類演化的時代。」
伊茲科於夫去年以相同主題在莫斯科籌辦一場會議。他已斥資三百萬美元(約新台幣九千萬元)推廣他的願景。
伊茲科夫眾志成城的想法,可能和美國文化扞格難合:美國高科技業重視各自分頭研發,不相分享,且向來鄙視政府介入。
美國的東正教大主教普哈洛有神經生物學和物理學學位,在會上則提出另一種批評。
他說,伊茲科夫的遠景「很多不可能實現」,縱使實現,也未必是好事。他說:「我不是太喜歡不朽,不朽一定無聊死了。」丟掉肉體可能也是問題。人之所以為人,不單在心智靈魂,其肉體也是要素,把心智改為擺在機器裡,「我不確定此事可行。」
伊茲科夫承認他的願景拋棄了一些人類經驗,但他認為值得:「我們做任何事情,向來要付代價,我們不是一直都在付代價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