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體亡 心智存!人腦機器人 2025年誕生?

 |2013.06.17
2652觀看次
字級
日本機器人專家黑石浩展示超逼真的機器人,嚅動嘴唇、點頭、移動眼珠,幾可亂真。小圖為本尊,右圖為機器人。 圖/美聯社
日本機器人專家黑石浩展示超逼真的機器人,嚅動嘴唇、點頭、移動眼珠,幾可亂真。小圖為本尊,右圖為機器人。 圖/美聯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不眠城」(紐約)能成為不死城嗎?俄國富翁伊茲科夫認為可以。伊茲科夫十五日邀集一些頂尖腦袋和機器人,在紐約討論如何做到肉體死亡而心智長存。數百位觀眾裡有記者、教授、佛教禪師、大主教和未來學家。三十二歲的伊茲科夫有個願景時程表:

二○二○年:以人腦遙控機器人。

二○二五年:將人腦移植到一種支持生命的系統,即機器身體。以仿生機器人的身體取代逐漸老去或瀕死的肉體。

二○三五年:將心智移入一具電腦,機器身體不再帶著一團濕糊糊的大腦。

二○四五年:科技涅槃,人工大腦控制不具實體的全像素身體。

神經科學家表示,伊茲科夫的時程表太遠大,不切實際。但這場集會提出了我們在科技不斷進步之際將會面對的問題。

而日本機器人專家黑石浩,讓一具身材、相貌與他神似的機器人登台。機器人嚅動嘴唇、點頭、移動眼珠,一具隱藏麥克風播出黑石浩說話的聲音。機器人幾乎可亂真,至少從台下前十排看是如此。

黑石浩在實驗室裡有個約會,派這位機器人到兩小時車程外的研究所會見學生,他經由網路遙控機器人,以網路攝影機看他的學生。

伊茲科夫認為黑田浩單打獨鬥不足以成事,他要創造運動,借重政府和聯合國,眾志齊力走向共同目標。他說:「我們真的已經走到一個科技影響人類演化的時代。」

伊茲科於夫去年以相同主題在莫斯科籌辦一場會議。他已斥資三百萬美元(約新台幣九千萬元)推廣他的願景。

伊茲科夫眾志成城的想法,可能和美國文化扞格難合:美國高科技業重視各自分頭研發,不相分享,且向來鄙視政府介入。

美國的東正教大主教普哈洛有神經生物學和物理學學位,在會上則提出另一種批評。

他說,伊茲科夫的遠景「很多不可能實現」,縱使實現,也未必是好事。他說:「我不是太喜歡不朽,不朽一定無聊死了。」丟掉肉體可能也是問題。人之所以為人,不單在心智靈魂,其肉體也是要素,把心智改為擺在機器裡,「我不確定此事可行。」

伊茲科夫承認他的願景拋棄了一些人類經驗,但他認為值得:「我們做任何事情,向來要付代價,我們不是一直都在付代價嗎?」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