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台灣大學校長李嗣涔昨天主持卸任前最後一次畢業典禮,在談到各界關心的「學用落差」問題,他以自身經驗為例,畢業後有長達四十年的職業生涯,學用落差是必然的,但只要主動學習,就算只有短短一年,也有機會成為世界的專家。
一○一學年度台大共有四四一○位學士、四五四七位碩士與八三九位博士畢業。李嗣涔說,畢業典禮英文「commencement」,原意是開始而不是結束,畢業生從今年起將展開另一段人生旅程。即將卸任的李嗣涔也自我打趣,稱自己再過六天也要畢業,但這個畢業「不是開始而是結束」,將真正離開行政工作回歸學術。
李嗣涔說,今年初曾有幾位大三、大四學生聯名寫信給他,關心學用落差問題。他以自身經驗為例, 一九七四年他從台大電機系畢業,學的是真空管放大物理,用的是計算尺。畢業一年後回到學校,發現自己「落伍」了,學弟妹們讀的是電晶體元件物理、用的是電子計算器。
一九七六年,他在史丹福大學電機系攻讀博士,對於實驗室裡的器材完全陌生,挫折感相當重。當時指導老師皮爾森教授是太陽電池的發明人,安慰他基礎好加上好好學習,一年將能成為這個領域的世界專家。結果一年後他不但成為專家,八年後與學生一起發明的新式電晶體結構,就用在每個人的手機中。
李嗣涔說,學用落差是必然的,學生畢業後有長達四十年的職業生涯,面對未來的世界有許多知識技術根本還沒有發展。學生進入業界後,只要奠基於學校所學的知識為基礎,並主動學習,一年後將能成世界專家、十年後貢獻於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