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發起人陳藹玲昨天應立法院記者聯誼會邀請,參加「媽媽要不要核電廠」座談。提到政府效率不彰,她表示身為國民也不會驕傲,一度激動地哽咽落淚。圖/曾吉松
【本報台北訊】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發起人陳藹玲昨天說,日前參訪核四四個多小時,「絕對看不出什麼」,核四公投議題若能獲得充分溝通、討論,對台灣是關鍵,危機變轉機,民主才能深化。
陳藹玲與媒體座談時表示,「我是反核的」,但媽盟不反核,只要核電安全,並希望成為中性溝通平台,呈現擁核與反核意見;但台灣缺乏公共政策討論機制,現今政府民意低落、公部門效率不彰,「我覺得很難過」;她一度感傷落淚。
談到核能四廠公民投票議題,陳藹玲表示,如果未達公投門檻,停建核四公投沒過,贊成停建人士一定群情激憤,社會動盪不安;另一情況是停建核四公投通過,但若政府還沒準備好,接著可能發生調漲電價、限電等,民眾又會互相指責,社會混亂,兩種結果都不好。
陳藹玲說,如果政府沒有準備好,「公投拚過了又怎樣?」這是「國難當前」,她感到非常沈重。
她說,這議題不是只有要不要核電、核四,問題癥結是台灣長久以來缺乏一套能配合產業轉型的能源政策,這需要充分理性溝通,媽盟在核四公投案扮演的角色,會向民眾說清楚事實面,包括各種可能性,盡民間團體力量,做好社會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