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社記者觀琨綜合報導】大陸雲南省景谷傣族佛寺建築群,日前獲選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彰顯當地獨特的民族文化內涵和歷史遺蹟,對於「無量寶地、佛跡仙蹤」以及民族傳統文化的保護具有重大意義。
景谷傣族佛寺建築群主要包括猛臥佛寺雙塔、遷糯佛寺、芒島佛寺。猛臥佛寺雙塔俗稱「樹包塔、塔包樹」,位在距縣城一公里的威遠鎮威遠村大寨。建於明末清初的塔身已被菩提樹包裹,菩提樹枝葉繁茂,樹冠高約二十五公尺,樹幹直徑二公尺,其粗壯根莖纏繞著整個佛塔,被包裹的塔身刻有佛傳故事、民間傳說、動植物花卉等石刻浮雕,是景谷獨特的人文與自然相融合的奇觀,聞名國際,數百年來吸引眾多觀賞者。
位於永平鎮遷糯村的遷糯佛寺,始建於清乾隆四十三年(西元一七七八年),是雲南省最大的傣族南傳佛教佛寺之一,融合了傣、漢、當地民族文化和典型的東南亞小乘佛教的建築風格,有精美的彩繪與雕刻。寺內保存著多部二百多年的古老經書、貝葉經、報時大鼓等珍貴文物。
芒島佛寺是目前景谷縣保存較為完好的一座傣族南傳佛教寺院,其建築風格融合了漢、傣和典型東南亞小乘佛教文化,對研究當地傣族(傣那支系)的歷史、宗教、文化、藝術,具有重要價值。
據史載,景谷是南傳佛教在中國流傳的重要根據地之一,清朝末年尚有佛寺一百三十多座,幾乎每個傣族村寨一座,至去年底民宗部門登記在冊的有八十四座。
長久以來,景谷大力保護、挖掘、傳承民族傳統文化,今年更頒布實施《雲南省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民族民間傳統文化保護條例》,提升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