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社記者婉文香港報導】佛光山香港佛光道場日前舉行福慧家園共修會,主題是「蘇軾與佛教」,恭請美國西來大學執行董事依空法師主講。
依空法師指出,蘇軾不只是一位大文學家,更是政治家與學佛者,一生從家庭到為官參政,包含文學創作,都是一位行佛者。
蘇軾的母親果敢仁慈,不許家人殺生,對蘇軾從小的人格教育造成深刻影響。他從小跟弟弟蘇轍手足情深,在宋神宗熙寧九年中秋,寫下中秋詞的絕唱〈水調歌頭〉,當中名句「…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千古傳誦,為什麼呢?因內容表達人生無常的真理,月圓月缺,人生如是,一切盡是無常。
蘇軾一生仕途坎坷,在廣東惠州有「日噉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之句,及至被謫放到海角天涯的儋州,仍能寫下「他年誰作輿地志,海南萬里真吾鄉」的詩句,表達他即使被流放,仍能以豁達之情「放下」及「隨緣」的胸懷。
蘇軾為官多年皆以百姓為先,如在徐州築堤除水患、黃州救溺嬰等,皆顯示出行佛者的精神、菩薩的大慈悲。在他老病買屋時,發現買下的竟是不肖子所賣,而令母親無依失據的房子,他當下燒毀房契,把房子還給老婦。未久,蘇軾死於友人家中,遺愛人間。
兩小時講座,依空法師自在風趣的講解,讓在座信眾更認識蘇東坡的菩薩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