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羅智華台北報導】「擇其所愛、適性入學」是十二年國教的宣導面向,但要孩子在國中就決定人生方向,萬一讀了才發現適應不良或興趣不符怎麼辦?對此,教育部長蔣偉寧昨天表示,教育部目前正在研擬一套校內轉科與校際轉學的「輔導轉銜機制」,讓學生依興趣、性向及能力轉科或轉校,以達到「成就每一個孩子」的目標。
蔣偉寧以德國為例表示,他朋友的孩子在德國就學,從小學六年級就開始學習分流,且一旦決定後就很難轉回來;而台灣是到十五歲才決定未來要走技職教育還是讀普通高中,相對來說並不會太早,重點是要做好適性輔導,相信只要國中端做好這部分,就能幫學生找到適合的路。
不過蔣偉寧也說,為了讓十二年國教保留轉銜彈性,教育部目前也在研議轉科、轉學的輔導機制,要求各校與各縣市成立「轉學輔導委員會」,讓興趣不符或是適應不良的學生有機會轉到其他學科或別校就讀,讓升學管道更多元。
蔣偉寧說,初步規畫是採取「申請入學」方式為主,由輔導委員會依學生的興趣、性向與能力來輔導其轉學或轉科,以免轉過去後又有適應不良的情況。
教育部國教署高中職組副組長蔡志明補充說明,目前轉學是公立對公立、私立對私立,且同科對同科,各校自辦,有缺額的話,多以考試為主。十二年國教實施後,校內和校外「不同科」的轉學都將以申請為主,且組成學校、縣市二級的轉學輔導委員會,檢視學生是否適於轉學,但前提是該科別要有缺額釋出,才會開放申請,以維護教育品質。
外界擔心會有很多人搶著轉入「明星高中」,蔡志明表示,「同科」轉學和一般高中互轉,則還是循舊模式,可能得參加紙筆測驗、面試等。目前這些相關規定已納進「適性轉科組及轉學作業要點」中,只要母法高級中等教育法通過後,就可在一○三學年度正式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