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市東勢國中三年級學生黃子瑜認為要多方嘗試,才能了解自己的興趣在哪裡。圖/記者羅智華
【記者羅智華台北報導】不少父母擔憂孩子會因十二年國教免試升學而導致心生怠惰、影響學習成效。為此,教育部委託台灣師大心測中心研發「國中生學習成就評量」,將其納入平時測量中,國中三年每年檢測一次,做為學力檢測、補救教學之用,不公布個別排名,也不會作為升學之用。
依教育部規畫,除了國三生參加的國中教育會考外,也委託心測中心研擬「國中生學習成就評量」,評量方式除以往的紙筆測驗外,還包括實作評量(如實驗操作等)、檔案評量等多樣化方式。這項評量是「自己跟自己比」,不做同儕間的比較,因此不會公布個別學生的班級、學校排名,也與升學無關。
國教署國中小組科長林祝里表示,目前將針對七大領域、八大類別來研擬評量標準,評量等級分為A到E五個等級,由老師針對學生的評量表現做質性描述。她強調「國中生學習成就評量」並不是額外新增的考試,而是納入平時定期評量中。初步規畫每年做一次檢定,有的領域如國語文,三年難度、標準一致;而像數學領域,則是三年有不同的標準,會配合課綱、教科書的進度來設計。心測中心自一○一學年度開始試辦,目前已有五十九所學校參與試辦,今年將擴大規模至各縣市。至於一○三年十二年國教第一屆學生需不需要做學習成就評量?目前還不確定。
此外,教育部昨天也邀請台中市東勢國中三年級學生黃子瑜來分享學習經驗。她現場展示自己的畫作,生動筆觸令人印象深刻。黃子瑜說,要幫助自己適性入學的前提是要多方嘗試、多方認識,藉此了解自己的興趣在哪裡,才能讓選擇更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