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愛國獎券的年代,經常有人遊走各餐廳逐桌兜售獎券,這時候,黃湯下肚酒酣耳熱的男士們,通常也比較大方,會掏錢買張獎券碰碰運氣。二十六年前我的父親就在這種場合半醉半醒之際,買了一張愛國獎券,而母親在洗衣時,發現了這張獎券。
某個周末下午,母親帶著我去鎮上頗有規模的電器行挑選電視、冰箱、洗衣機等嫁妝,當年日系品牌比國產的價格貴一倍以上,母親卻堅持要買「日本製」的,她說日本人對於品質的要求嚴謹、重視信譽,而這三樣家電又是每天都要使用到,所以要買「日本製」的比較耐用。其實我懂得受過日式教育的母親,對於「日本貨」打從心底是臣服的,她外在行頭的洋傘、絲襪、粉餅、口紅,內在的布拉甲、盼子(日語的胸罩、內褲)等等全都是在委託行買的「日本貨」;與父親之間的對話也幾乎都用日語;又看日文雜誌和小耳朵頻道,如此日式的生活型態,堅持選購日本製的產品也就理所當然了。
回家的路上我牽著「歐卡桑」的手,謝謝她為了我的嫁妝花了這麼大的一筆錢,她笑盈盈地告訴我應該要謝謝「歐多桑」,因為是他買的愛國獎券中了五萬元。哇!這可是我們家第一次中大獎,而且中的正是時機。次月,我風光地帶著「日本製」的嫁妝出閣,直至今日,那台「日本製」的電冰箱仍然在運轉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