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起副院長陳思和、作家協會副主席趙本夫、主任委員李瑞騰教授、曹惠民教授、副校長丁曉原。
圖/人間社
記者吳淑華
【人間社記者吳淑華揚州報導】一場針對「歷史小說與報導文學」的兩岸文學論壇活動,昨天於鑑真圖書館的揚州講壇展開。這場別開生面的論壇有四位與談人,主持人是「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主任委員、中央大學中文系教授李瑞騰,與談人包括江蘇省作家協會副主席趙本夫、復旦大學人文學院副院長陳思和、專研台灣文學的蘇州大學文學院教授曹惠民,以及中國報導文學會副會長丁曉原教授。
陳思和表示,歷史小說是中國傳統的「土特產」,統治者為普及歷史知識,利用戲劇和小說來推廣。丁曉原說,歷史小說的世界處於虛構和紀實之間。趙本夫認為,像劉備三顧茅廬的故事,《三國志》、〈出師表〉都只有幾句話,但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卻寫得有聲有色,所以作者對歷史人物,要勇於提出新觀點。曹惠民則拋出兩岸作家,面對歷史和社會環境的異同觀察。
李瑞騰表示,沒落的現象是否表示社會不需要這樣的文類?而星雲大師設立這兩個獎項,就是希望透過歷史小說,尋找出路;透過報導文學,深入了解現實。
「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分為遴選的貢獻獎以及創作徵文兩類;創作徵文分歷史小說、報導文學、人間佛教散文三類。自七月一日開始收件至八月三十一日截止,詳情請參閱公益信託星雲大師教育基金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