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歲原民國寶泥娃 十三行驚豔

 |2013.05.24
1818觀看次
字級
新北市立十三行博物館展示近百歲泥娃娃,其實是日治時期提供給小學生認識台灣原住民的教材,考證和製作既嚴謹又認真,這尊是泰雅族婦人。圖/吳文良

【本報新北訊】新北市立十三行博物館即日起展示十尊泥娃娃,別小看它們!都是近百歲了,是當年日本人為向小學生介紹台灣原住民,由著名人類學家森丑之助考證與校訂,再由日本福岡的人偶藝師精心製作,分三年逐批完成,如今泥娃娃成了「國寶」。

館長吳秀慈表示,十三行於第一特展示舉辦「人類學家的足跡:台灣人類學百年特展」,特別向台灣博物館商借這十尊泥娃娃,它們不是玩具,也不是裝飾藝品,是近百年前的日本小學教材。

日本曾占領和統治台灣五十年,吳秀慈說,在照相技術不普遍且昂貴的年代,如何讓人認識台灣原住民族?於是一九一○年間透過多位學者、專家考證,並由當時著名人類學家森丑之助校訂,再交日本福岡的風俗人偶藝師手工精心製做這批台灣原住民泥娃娃。

細看這些泥娃娃可從它們穿著打扮分出是泰雅、賽夏、阿美、布農、達悟族人,其中達悟族的藤帽和藤衣還可見分明的籐編結構,泰雅族泥娃娃面部有清晰文面,色彩繽紛的衣服,細緻的皺褶,和嘴裡叼的菸斗,都讓觀者讚嘆藝師的手藝巧妙。

很多參觀民眾原以為這些泥娃娃是骨董藝品,從解說板得知是近百年前日本人做給小學生的教材,都感佩日本人對國民教育重視和扎根之深,更感動人類學家的嚴謹與用心。有家長說「立體的娃娃比平面圖片更容易讓人看懂,對大人、小孩這都是很棒的教材!」

十三行博物館表示,特展展至六月十六日,歡迎民眾免費參觀。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