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畢業製作 背向大海告別杏壇音樂會

口述/錢南章 記錄/賴美貞 |2013.05.22
2630觀看次
字級
錢南章教授

2005年榮獲國家文藝獎殊榮的錢南章教授,將於告別杏壇音樂會中發表最新作品:引用詩人洛夫《背向大海》入曲的第三號交響曲,及獻給蘇顯達教授的小提琴協奏曲《魔鬼的顫音》。

音樂會將由近來備受矚目的指揮張尹芳,帶領國家交響樂團及北藝大合唱團共同演出,精緻的樂音、感動的時刻,歡迎您參與。





演出時間:2013年5月25

日(六)19:30

演出地點:國立台北藝術

大學音樂廳



音樂系的學生在學校的最後一學期,都要開一場畢業音樂會,就像畢業考一樣,通常我們稱這場畢業音樂會為畢業製作,簡稱「畢製」;我在北藝大任教二十五年,將於今年八月一日屆齡退休,學校在溫馨的五月幫我辦一場退休音樂會──「背向大海‧錢南章春風化雨三十五載告別杏壇音樂會」,這場音樂會如同我的畢製,劉慧謹院長開玩笑說:「我要打分數讓錢老師延畢,留校查看,繼續任教北藝大。」

這場「背向大海」音樂會我想發表兩首新作品,一為小提琴協奏曲《魔鬼的顫音》,另一首是《第三號交響曲》(合唱交響曲)。

《第三號交響曲》是二○○九年國立中正文化中心「樂典」計畫時,陳郁秀女士委託創作的,已完成兩年但尚未演出;經徵詢中正文化中心能否在我的退休音樂會首演,當時的藝術總監黃碧端女士很高興說國家交響樂團(NSO)可以到北藝大演出!

我想,如果NSO來北藝大只表演一首曲子實在太可惜,又想起還欠蘇顯達主任的小提琴曲,所以就新寫了小提琴協奏曲《魔鬼的顫音》,創造三贏的退休音樂會,也是新作發表會。

《魔鬼的顫音》是塔替尼(Tartini)的作品,他夢到魔鬼對著他拉很好聽的小提琴,醒來卻忘了魔鬼拉的旋律曲調,但是他還是寫了一首小提琴曲《魔鬼的顫音》。我作這首小提琴協奏曲《魔鬼的顫音》,將如何區別於塔替尼(Tartini)?該如何不同於最偉大的小提琴家帕格尼尼(Paganini)?

小提琴協奏曲是西方音樂,有悠久的傳統,而我是現代的東方人,不斷苦思該如何將東方、西方、傳統、現代的音樂融合在一起,很是挑戰。

原訂一月完稿,拖到農曆過年前還沒寫完,年後再次看稿,決定重寫第一樂章《小鑼》。我不禁對內人苦笑嘆:「我是否在與魔鬼打交道?」喝一杯咖啡就會心悸的我,此時每天晨起就來兩杯,好讓腦子清醒,是否在出賣健康,以生命和魔鬼交換曲子?

《第三號交響曲》因為是中正文化中心委託創作的,指定曲長六十分鐘,而且要有合唱。五年前,洛夫先生八十大壽暨寫詩六十周年出版詩作全集,我有幸拜讀《背向大海》,洛夫先生也希望我能將它入歌。所以《第三號交響曲》我選用洛夫禪詩《背向大海》來譜第四樂章行板,詩作有一百四十二行、一千零八十一字,除了其中一個「的」字之外,我用一千零八十字譜出合唱曲。

在此樂章我用石頭、木魚、鐘罄及吶喊,盡量詮釋出洛夫先生所言:「深深體驗到生命無比的豐盈與安詳,也感受到宗教與大自然相互交融激盪所產生的神秘力量。」謹以此樂章祝賀洛夫先生八秩晉五華誕,生日快樂!

退休音樂會之外,我會將自己所有的作曲手稿、首演節目單、首演海報、首演剪報,捐贈北藝大圖書館永久典藏,盼能對音樂教育有所貢獻。

這一切對我而言,除了感謝,還是感謝:感謝陳郁秀女士、黃碧端女士、邱瑗女士、國家交響樂團、北藝大合唱團、黃湘玲女士、公共電視;北藝大的朱宗慶校長、劉慧謹院長、蘇顯達主任以及北藝大多年共事的同仁們、承辦音樂會的承恩助教、製作助理曾世寶同學、宗緒嫻老師提供譜例,以及內人賴美貞無怨無悔,照顧並支持一位只要作曲不要命的先生。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