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澱粉事件愈滾愈大,食品藥物管理局長康照洲允諾三天內全面追查順丁烯二酸的原料及產品流向。
立委提供有問題的原料行和製造商名單,要求衛生署全面清查進出貨記錄,立委強調「順籐摸瓜」就會查出一拖拉庫使用攤商。
中華料理幾乎不能沒有澱粉,煎煮炒炸,少不了麵粉、太白粉、地瓜粉等含澱粉作料,最近爆出不法商人用順丁烯二酸製「毒澱粉」。並有退休老師收費五十萬至一百萬元,教導業者如何調製,甚至到東南亞授課。
消費者擔心吃進那麼多黑輪、粉圓、羹湯會不會傷身?衛生署食藥局正評估比照塑化劑做法,在各大醫院開設「毒澱粉受害特別門診」,由醫師提供民眾相關健康諮詢,可見問題的嚴重性。
食品藥物管理局食品組組長蔡淑貞說示,食品經高溫、發酵等加工,可能產生俗稱「馬來酸」的順丁烯二酸,但毒性低,對人危害小。但人工調製的「毒澱粉」則不容小覷。
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樑表示,粄條、粉圓是國人常吃的食品,粄條一碗起碼一百五十公克,多吃澱粉製作的食品會引起腎臟病變。台北榮總臨床毒物科醫師楊振昌表示,順丁烯二酸長期食用恐造成腎臟等傷害,過去有業者用於美容酸鹼值調節劑,導致皮膚發炎、過敏,毒澱粉危害無不在。
商人之所以使用「毒澱粉」製作食品,主要成本低、口感好,消費者愛吃QQ的粉圓,商人正中下懷,添加「毒澱粉」。「毒澱粉」食品很難從外觀、口感分辨,放進冰箱一樣會Q,消費者容易忽略。
俗語說「殺頭生意有人做,賠錢生意沒人做」。只要有錢賺,不管作奸犯科,傷天害理,甚至傷害消費者健康,不法商人都躍躍欲試。民眾一定不要貪圖口感和便宜,主管單位應勤查嚴辦重罰,為食品安全把關,不能只靠道德勸說或大事化小。
莆田客(台北市/文化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