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英國、澳洲、哥倫比亞的科學家調查全球五萬種動植物後發出警告,如果各國政府再不設法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氣候變遷將使許多常見動植物的棲息地劇烈減少。如果還不限制電廠、工廠以及引擎的碳排放,百分之五十七的植物與百分之三十四的動物物種,到二○八○年將失去一半以上的棲息地。
研究發表在《自然氣候變遷》期刊的報告指出,全球溫度升高與降雨模式改變,植物、兩棲動物、爬蟲類衝擊最大。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澳洲、亞馬遜河、中美洲會是物種受害最嚴重地區。
研究說,人為溫室氣體排放逐漸讓地球暖化,二一○○年溫度可能比十八世紀工業革命前,高出攝氏四度。
只要政府抑制溫室氣體排放有成效,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將在二○一六年達到高峰然後下降,本來預估百分之八十的棲息地損失就可降到百分之二十,如果在二○三○年達到高峰後下降,棲息地損失則修正為百分之四十。
研究指出,只有百分之四的動物可能因溫度升高受益,多出至少百分之五十的棲息地;沒有植物會因氣候變遷受益。科學家說,「本世紀氣候變遷,將使一半以上的常見植物與三分之一的動物數量大量減少」。而且他們說此估計數字「可能還稍嫌保守」,因為沒有考慮其他因素如疾病與害蟲。
全球平均地表溫度從工業革命以來已增加攝氏零點八度。全球近二百個國家政府之前協議控制全球氣溫升幅,不能比前工業時代升高攝氏二度,各國即將更進一步在二○一五年年底協議減少碳排放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