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倫敦電】由權威醫學、法律與道德專家組成的獨立團體「英國生物倫理委員會紐菲爾德(Nuffield Council on Bioethics)」,在最新公布的報告呼籲醫師及護理人員,不要醫救出生二十二周以下的早產兒,因為存活機率很低,而且即使他們能存活,長大後也多有嚴重殘疾。
根據英國早產兒慈善團體BLISS的統計,全英國每年約有三百名早產兒的懷孕周數不到二十二周。上述觀點已在英國的醫生間引起很大的爭議。報告指出,目前沒有證據顯示,有任何出生二十一周以下的早產兒存活,二十二周的早產兒也僅有百分之一存活,二十三周的早產兒存活率則提高到百分之十七。
生物倫理委員會的專家認為,讓一個未成熟的小生命經歷入侵式治療的痛苦和壓力,未必是正確的做法,何況存活的機率低,死亡幾乎不可避免,而且即使逃過死神的魔掌,成長後也有嚴重殘疾。
負責主持撰寫這份報告的教授貝吉爾表示,正常的直覺是全力醫救,即使存活的機率低,但專家們有不同的看法。
專家認為,只有出生二十五周或以上的早產兒,醫生才應該緊急醫療照護;二十三周到二十四周的早產兒,應該由家長決定是否醫救或放棄;二十二到二十三周的早產兒醫生應該自動放棄,除非醫生向家長說明長期的殘障後遺症,家長仍堅持醫救。至於出生不足二十二周的早產兒,除非另有研究目的,否則一律不予醫救。
雖然包括皇家婦產科學院及早產兒慈善機構Bliss認為,這項有關對早產兒醫治的報告,提供很好的準則參考,但是英國醫學協會警告,每個案例的情況都不同,不應該以一套標準的原則處理,而應該依個案處理。
包括英國國教會和教會的主教們在一份共同聲明中,同意紐菲爾德生命倫理委員會堅持不應該用「人為」的方式,結束新生兒的生命。但認為在實施急救後仍會死亡,與確定治療無效後仍要決定做或不做急救的兩種醫療行為之間,仍有「清楚的界限」。
紐菲爾德生物倫理委員會是英國境內最具影響力的醫學生物研究先驅機構,時常針對某些議題由委員會中的哲學、倫理和醫學專家研討後,向醫學界提出指導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