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柔的翠綠大地
水彩畫家張煥彩(一九三○─二○○九)先生,是我一位難得的好朋友,作品充滿著鄉土氣息,為台灣土地顯影與為人民留史的風格,教授許多學生,帶動彰化地區寫實的繪畫風格,耕耘這塊母土,凝聚熱愛鄉土的台灣意識,畫展的作品討論會當天,文化局要我為畫家說幾句話,好友離去令人內心感到悲愴。
記憶中在二○一○年,我約請施並錫教授為「彰化學」叢書,撰寫《畫家圖說彰化─不破章、張煥彩與彰化畫家》一書,把影響台灣水彩畫的日本畫家石川欽一郎、不破章與張煥彩的繪畫風格,做了很詳細的書寫,施教授對張煥彩老師的為人、作畫有這樣的回憶:「其愛心普及於學生,亦遍及故鄉土地。深信一切唯心造,只要有愛,鄉土上每一個角落盡是美麗畫面。」因此,他畫老屋、竹林、古樹、池塘、巷弄、田野、校園……,在他的畫面上流露出一種溫柔的美感。
筆者曾在施並錫的《溫柔的美感》詩畫集中,讀到一句「籠天地溫馨於形內」的境界,借用此語來形容張煥彩的作品,是最為貼切的詮釋。張煥彩為人誠懇、處世圓融,是一位正直而溫文儒雅的長者,他的作品充滿著陽光與綠意,表現出台灣原野的生命力,筆者曾以一篇〈綠色詮釋者〉去書寫其繪畫風格,綠野在他的筆下,充滿著一種亮麗的溫馨,光線的處理在畫面上呈現出盎然逸趣。
如今又看到張煥彩老師的〈東山竹叢郊野趣〉畫作,竹叢與綠樹占去一半的畫面,村屋與村婦點綴其間,紅色屋瓦、幾朵紅花、婦人的紅衣,分布在遠景、中景、近景間,雖然是萬里無雲的天空,但整個畫面有一種律動之美,產生一種強烈的親切感,看過這幅畫之後,永遠無法忘懷台灣郊野的氣韻。
在世之時長年居住員林的張煥彩,觸目所及是山巒起伏的八卦山脈、一望無際的沃野平原,走入鄉間盡是屋舍穀倉、山寺廟宇、竹林中的幽簧曲徑,這些景觀都是他繪畫的題材,喜愛以自然為師的張老師,為純樸的台灣農村留下最美麗的身影,張老師雖已離我們遠去,作品為台灣這片溫柔的翠綠大地,留下永恆的記憶。畫展中令我想起與老友相交的往事,畫面有我們對台灣鄉土的共同記憶。
記憶中的老友康橋
一年多前接到好友康橋從高雄打來的電話,說:「康原,我想出一本書,請你寫篇序文。」我沒有推辭,請他寄來書稿,並問:「是新寫的稿?還是早期書寫的作品?」他說:「是我這一生當中,斷斷續續所寫的文章,出書是為了紀念自己的生命歷程,人生像流水總是一去不復回,只好把自己書寫的文字,留給親朋好友來共同回憶。」掛斷電話後,腦海裡浮現出四十多年前的生活記憶。
一九六七年至一九七○年,我應台東農工校長袁立錕之聘,到這個學校的圖書館工作,因離開家鄉有滿腔的思鄉情懷,撰寫念鄉之作《星下呢喃》系列作品,並在報刊雜誌發表後,這段期間結識當時在台東警界服務的康橋,我們見面的次數不多,記得第一次他到我家時,阿仁還在吃牛奶,一次必須吃掉兩個奶瓶,每次我們通電話,他都會問起那位吃兩個奶瓶的阿仁有多大?
後來他調到花蓮的新城去工作,我也回到彰化高工服務,見面的機會少了,我們只是彼此閱讀在報章雜誌發表的作品,逢年過節寫賀卡問候,偶爾電話閒話家常。
接到康橋寄來的樣稿《生命之歌》及一封信,在信中寫著:「出本小冊子是我這幾年來,不算奢侈也不急迫,但非出不可的願望。書的內容是長達數十年的時間,書寫的我聞、我見、我思。書寫的場景橫跨台灣東西南北各地……這本書只想留下一點生命的痕跡。你我相交最久、知我最深,這是我請你寫序的原因……」
讀著康橋的信,內心充滿著老友的濃郁情誼,雖然我們不常見面,彼此都認為是最深交的知己。記得他在新城服務的那段時間,我們學校去花蓮旅遊,他還提供住宿的地方,並宴請我及同事。那夜,我們賓主盡歡,到如今我還念念不忘,是我心靈中最深切的記憶。
翻開這本樣稿,分成四個單元:在「愛情篇」中我讀到了康橋青春期感情告白,在〈初戀女〉中,讀到純純的少年中,真摯與浪漫的表情方式。〈再見,台北〉中,我們看到為了一位女孩,遠離繁華的城市,來到花蓮。〈春去春又回〉看到一對夫妻離婚又結婚,寫出「半世酸楚一場夢,同樣結婚兩樣情」的感情樣貌,在世俗的眼光中,夫妻的「名分」在傳統的台灣人中是多麼重要。
讀「親情篇」時,我記憶中浮現出,康橋曾經告訴過我一件事情:當他年輕時,有一次與他的父親在一個咖啡廳見面,彼此都難以啟口敘情,只用香菸燃燒父子相聚的時光,目光的相視帶來不安的情緒。看這些作品時,我終於了解他們父子的心結,康橋與他的父親在婚姻上都有了殘缺。在〈掃墓〉一文中,康橋坦誠說出自己的不是,晚年的父母親雖然同住,卻因自己的浪蕩,帶給父母親晚年的不快樂,有點自我反省的意味。
康橋說:「真摯的友情像鑽石,晶瑩璀璨,堅固不移。」又說:「當你笑時,和你一起笑的,不一定是你的朋友,當你哭時,一起哭的才是朋友。」
這一個系列中,他對人與人間的情誼,已經有了深刻的體悟,從現實生活中領悟到人間真情,於是準確書寫出「人情練達皆文章。」的可貴性,足以讓這一代的年輕人,做為人處事的借鏡。
「極短篇」系列作品,是他服務警界的生活書寫,行文中看到人性中的貪婪心態,黑、白兩道的唯利是圖。在〈那顆遲升的星星〉中道盡了警界的酸楚。〈酒話〉寫出康橋的心境,以古人的詩話來借古諷今,不管是羅貫中「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盡付笑談中。」的少壯酒意,或晚年李白〈月下獨酌〉:「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孤獨心境,都在此文中道盡。
《生命之歌》是康橋活過世紀後的生命註解,從這些流暢的文學語言中,讀到一位清純文藝少年的心靈告白,而起起落落的生命歷程,又造就了康橋回歸純樸的單純生活。
在〈刑警生活原是夢〉中,知道刑警這種職業總是在「生死一瞬間」度過,如今深刻體悟到「三十風雨如一夢,徒留嘆息伴黃昏。」的孤獨生涯。於是出書紀念一生的風雨,生命之歌不管低沉、高吭、快樂、憂傷,總是譜出了友情的冷暖、世態的炎涼、愛情的渴望、親情的堅強,值得舊雨新知來讚歎!康橋:請再繼續演唱,唱出人生悲歡離合的情緒,唱出平凡生命中,不向命運低頭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