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歲的陳慧潔在家自學,沒有接受過正規教育,卻籌辦了四場募款音樂會,她的過人企畫能力,讓台師大、輔大等校請她擔任通識課講師,傳授企畫經驗。她坦言:「如果在體制內學校,恐怕辦不到。」
沒受過常態教育卻有如此成就,確實不凡,也很讓人欽佩。國內許多教育問題都和升學考試制度有關,如果自學方案缺乏完備配套,不知會埋沒多少「陳慧潔」。
陳慧潔暑假後上高中,仍將選擇在家自學,她的父母很支持。環顧眾多學生能夠擁有相等的待遇和支持嗎?我想到的是:十二年國教上路後,在家自學的學生要如何參加免試入學?
在家自學讓學生跳脫學校制度,理當獲得更多支持。但是屬於實驗性質的在家自學,卻因教育主管單位沒有跳出考試觀念的窠臼,讓政策目標未能彰顯。
申請在家自學的困難度很高,父母必須提出相關的學習計畫,還要通過學校審查,最後還得通過進修學力鑑定考試,取得及格證書做為同等學力證明,才具備報考大學的資格。
現行評量自學生「同等學力」的方式,似乎僅有鑑定考試一途,這樣的評量與一般學生何異?試想自學生參加學測,即使申請入學錄取了大學,卻因為未通過高中學力鑑定而無法入學,不是很奇怪嗎?
希望政府在規畫在家自學時,能夠訂出更周延的方案,藉以保障考生權益,也鼓勵學生適性發展、開發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