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我是總統,將首重「國土安全」議題。這是一個全球性的新興議題,包含糧食短缺、人口販運、恐怖攻擊、國境管制等諸多領域,對外是國際間應共同面對、合作的項目,對內則以「內政與國土安全部」之成立,啟動「國土安全」的全方位運作。
根據行政院國土安全辦公室與多次國家安全會議的討論,所謂「國土安全」,包含國家應變體系與關鍵基礎設施的保護、國境管制與海事安全、網路安全與防制洗錢、災害防救、防止恐怖主義與核生化之擴散,以及情報預警系統的建構等六大方向。
既然,我國當前亦有籌組「內政及國土安全部」之規畫,怎能不以提升「國土安全」作為首要政策考量方向呢?在政策落實上,將會以下列做法納為施政重點:
一、組織面:組完整指揮鏈的「內政及國土安全部」
美國「國土安全部」自二○○三年正式運作,即出現許多衝突,例如單位權責不清、指揮權與情報單位不願相互配合、功能與執法權限重疊,導致推諉卸責、爭利攬功、情資不能共享的情形。
我國若欲成立如此龐大的「內政及國土安全部」,勢必面臨類似狀況。因此,於部會成立前,將會優先釐清組織架構、權責及所需人力,結合「矩陣式組織」和「專案式組織」之功能取向模式代替「傳統結構」,以防陷於美國舊例。
二、系統面:將「國土安全」概念擴及進、出口物品
有效監控不論是毒品、洗錢、非法物品與動植物的進口、不法人流、跨國(境)人口販運等問題,咸宜有相應對策。
雖然,對「人」的檢查已有「自動查驗通關系統」(e-gate)、「Edison TD旅行文件樣本資訊系統」和「旅客航前資訊系統」(APIS),但其他部會之作業亦應部署相應設備。
例如海巡署在港口作人別確認時,亦應強化其識別系統,除可加強管制、提高查驗效率,亦得避免人為查驗的不足與兼顧人權之保障,否則國境管制易生漏洞。
三、制度面:天災、人禍之防範至為重要
台灣是一個海島,也是一個環太平洋地震帶的一環,人口密度高,如何利用有限資源、土地、技術以建立安全的民眾與社會保障體系,是政府應立即著手籌備的。例如「反恐怖行動法草案」即應盡速通過,不能因擔憂遭恐怖組織鎖定而放棄立法之權利;另關鍵基礎設施、農糧油水電等重要場域的演習,應確實到位,提出實際檢討精進的改善之道,並逐層上報批示。
四、環保面:控制汙染、落實環保,建立永續生活環境
揆觀當前台灣環境,天災地變、化學藥劑、各種汙染正影響民眾健康安全,政府應利用各項資源與技術建立永續生活環境,因而化學藥劑的標準設定與抽驗,綠化、環境保護的落實,亦為「國土安全」在環保面向優先審視的議題。
五、國際參與:更積極參與國際性、區域性組織
基於兩岸情勢和國際現實,我國雖不易直接參與國際性和區域性組織之活動,但現行政策多能配合聯合國、國際刑警組織等決議,所欠缺的是情資分享還不夠充足。
目前的跨國(境)犯罪,以來自東南亞和中國大陸地區為大宗,因此,強化「移民秘書」對駐在國的情資掌握,提升「入出國及移民署」的人力補充與資源配置,不僅有助於加強與外國的聯繫,也可有效阻絕不法於外、防堵問題輸入。
綜合前述五個面向,逐步推動「國土安全」的運作,讓住在台灣的每個人都能享有「居而安、處而寧」的祥和社會。
編號:○一二○四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