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綜合大陸媒體報導,四川雅安發生強震,電視、報紙等傳統媒體對安撫民心起了一定作用,但民眾使用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平台,反而更能即時、廣泛的傳達各地現場情形。
專研媒體輿情的分析師黃淵普向中新社表示,「微博、微信救援成為災情報導的新利器,它將改變傳統的災難報導模式,讓全社會的救援變得更為高效、透明和有力」。
在四川機場受困的逾三小時的投中資本董事總經理馬駿認為,「社交媒體在這次危機中所展現出來的安定人心的作用是無可置疑的」,「如果大家不看手機,很難想像整個候機廳會在多次餘震中這麼安靜」。
與以往相同,傳統媒體記者憑藉優勢的媒介資源,第一時間趕赴現場,電視畫面接連播放,文字、廣播迅速呈現,報紙、刊物動態解析。
然而傳統媒體記者無法到達的時候,災區民眾已經先用微信報平安,發揮安定人心的作用。同時,地震後不到一分鐘,就有微博傳出地震災區的聲音,其後,播報災情、微博尋人、轉發求助、公益捐款、呼籲提醒等資訊迅速形成強大的輿論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