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日應「臉友」要求,在臉書PO上給小孩做的便當照片,註明:「豆苗蝦仁+維也納雞排」,便有臉友問道:「維也納雞排?是什麼?」根本亂寫的,馬上被問倒,只好坦白:「亂取的啦,略醃過的雞腿肉加迷迭香、檸檬等亂七八糟的香料煎得兩面金黃就是啦!」
為什麼是維也納雞排呢?不知道,當時腦袋裡搜尋城市的名字,第一個跳上來的是維也納,那就維也納了。我想,這是家傳的命名法吧。
我念國中時,每天六點多就出門上學,學校早自習是七點半,但我們非常認真的導師要求我們七點以前就要到校,我便早早出門。爸爸常懷疑我兼差當工友,每天幫學校開校門,其實比我早到的同學多著呢!爸爸要從南港搭交通車去基隆造船廠上班,也得早早出門,他捨不得讓我媽跟著早起,因此每天早上是他幫我做早餐、帶便當。
我當年真是一個難伺候的小孩,胃口不佳,中午便當經常吃不完。而早餐倒是吃得熱鬧,我會問爸爸:「這什麼?」他便隨口亂掰:「丹麥炒飯。」「紐西蘭蛋包。」「上海米粉湯。」……所謂「紐西蘭蛋包」是「雙黃蛋」,但後來我才知道爸爸只是把兩顆蛋煎在一起騙我,哪有那麼多雙黃蛋!爸爸比我勤勞多了,現在我為家人做早餐,只有在周末時會去做做蛋捲餅、鬆餅之類,平日的早餐多半是吐司、蛋,或者,看我買到了什麼花樣的麵包,一大早是不會去大動鍋灶的。至於為什麼是丹麥、紐西蘭、上海,沒什麼原因,他剛好想到這些國家或城市而已。這些名字,讓食物的滋味有了異國的風情,更讓我一早坐在餐桌前,便有了遼遠的想像。
那時我經常是班上的歷史或地理小老師。記得有一天早自習地理小考,我把答案抄在黑板上,下課時值日生擦黑板沒擦乾淨,漏掉了角落的一行字。下堂數學課老師解題時,拿起粉筆,念出黑板上的字:「雞蛋、奶油、醃豬肉……」他一臉迷惑:「這是妳們今天的早餐嗎?」全班哈哈大笑。那是丹麥最大宗的畜產品啦!我想起來,爸爸的丹麥炒飯裡,有蛋、豬肉丁,取這名字,會不會是他聽見了我在房間裡的背誦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