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傳佛教研究的過去、現在、未來-- 從蘇東坡的聲音世界 印證佛法

林洛瀅大樹報導 |2013.04.18
1525觀看次
字級

【人間社記者林洛瀅大樹報導】台灣大學中文系教授蕭麗華十六日在佛光大學佛教研究中心開幕研討會上,以「反聞自性—東坡詩的聲音世界」,帶領大眾在蘇東坡的詩中,發現反聞自性的正法眼藏。

蕭麗華提到,《楞嚴經‧耳根圓通章》中記載關觀世音菩薩修行證道方式,許多高僧大德亦因聲音獲得體悟,他也在唐宋八大家之一蘇東坡的著作中發現,蘇東坡對聲音體察穿越自然聲籟、進入歷史文化中前代詩人的心靈空間,而出自對萬象虛實的體驗與覺醒。

蕭麗華認為,蘇東坡的聲音世界可分為「純寫自然萬籟之聲」、「歷史文化中的迴聲」、「夢寐與覺醒之間的聲音」等三大方向。

蕭麗華指出,在蘇東坡的詩詞中,蘊藏多樣層次,像是〈破琴〉與《金剛經》「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做如是觀」有相似之處。

另外,蘇東坡在「溪聲便是廣長舌,山色豈非清淨身,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似人」,以溪聲比擬佛法,運用廣長舌相、清淨身等佛門名相,蕭麗華認為,從該詩篇的聲音譬喻而言,潺潺溪聲到維摩居士的緘默,顯出有聲與無聲的辯證。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