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社記者賴台生嘉義報導】嘉義縣水上鄉忠和國中創立於民國五十七年八月,前身為「嘉義縣立水上國民中學忠和分部」,五十八年九月正式更名「嘉義縣立忠和國民中學」,遷入新建校舍上班上課,創校至今歷經方松山、黃仁禮、周基山、羅茂順、魏昭雄等校長的苦心規畫、學區仕紳的熱心參與及全體教職員工與學生的努力,才有今天的規模。
忠和國中位於嘉義縣與台南縣交界處,學生大多來自水上鄉、中埔鄉的忠和、和興、義興、和睦、成功及白河內角等國小,由於學區國小推動民俗技藝活動,一些國小參加醒獅團的學生進入忠和國中後,希望繼續參加醒獅團,校方獲得家長及地方耆老的認同支持,於民國九十一年成立醒獅團,聘請國家級國術、武術專門教練陳政佳指導。
醒獅團的成員約二十人,每周一、周三利用聯課活動訓練,由於舞獅頭的技巧較困難,擔任獅頭的學生還得利用課餘時間,前往教練家中苦練,在陳政佳指導下,醒獅團員不但基本功—前抬腿、外排腿、內排腿、單拍、雙拍、三連拍、側踢……十分紮實,花式也精湛熟練,舞起獅來虎虎生風,頗有架式。
擔任忠和國中醒獅團領隊的總務主任蔡旻興表示,醒獅團成立至今雖僅四年,但比賽成績十分亮麗,民國九十四年參加薪傳盃民俗體育競賽、總統盃民俗體育競賽,囊括單獅、雙獅組雙料冠軍,今年十月,參加全國民俗體育競賽,就讀國一的鍾宜珊、林佩瑩勇奪單獅組冠軍,表現亮眼。